在沒有合適替補的情況下,正常統治者自然不會和世家撕破臉皮。因為沒有了世家支援,恐怕整個朝堂的運作都將受到影響。
是以毋庸置疑,羅成如今正在鼓搗的,不是其他東西,而是再往後幾百年,將推動文明再度發展的活字印刷術。
如今已經有了雕版印刷術的存在,但耗時極長,效率也不高。這樣的東西顯然是不能滿足羅成需求的,他必須在此基礎上進行革新。
在宋朝之時,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他並未因此獲得半分好處,甚至於為人陷害,最終受了不少無妄之災。
雖然這個故事很悲催,但事實便是如此,活字印刷術對文化傳播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也是為什麼羅成要將之弄出來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活字印刷術並不困難,只要將那些常用字燒製成模型,到時候排列成字句,隨後塗抹上墨,便能將之印製在紙張之上。
在羅成的安排下,各類泥字都被最快速度的製作出來。可以想象,隨著活字印刷術的推廣,讀書人與日俱增不是夢。
弄出這東西並不費勁,畢竟其中沒有超前於時代的技術,只是一個比較巧妙的點子而已。
活字印刷術很快便取得成果,羅成先令人印製了一批修改版《三字經》,刪除了一些不符合這個時代的內容,其他皆按部就班於其中。
然後胡父看見了這些,滿臉驚詫,他雖然算不上讀書人,卻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除了恐怖的商機以外,更是會讓讀書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因為活字印刷術的成本就在於活字,其後就能迴圈多次利用。是以印刷的數量越多,成本就被攤分得越少了,影響豈能不大?
這和羅成的想法不謀而合,在行使計劃的同時,還能大賺一筆,他又何樂而不為呢。反正只要不違揹他的利益,羅成沒有意見。
在此之後,羅成又拿著《三字經》去找徐茂公,別看徐茂公如今是道士,可他此前也是個讀書人,只是因勢所趨,才會轉型至此。
當徐茂公看見羅成拿出來的幾乎一模一樣的印刷品後,頓時有些不淡定了。他的表情和胡父相差不大,都是有些難以置信。
要知道雕版印刷術耗時費力,質量上還有問題,比起活字印刷術那差距不是一星半點。若是此物入世,恐怕天下格局都將為之改變。
所謂的讀書人將不再是一個極其稀少的群體,而是氾濫成災,招之不及的存在。因為他們職業所限,只能做到這個程度了。
翻開書頁,徐茂公不由得感慨道:“這活字印刷術果然神奇,將這些字跡印得一模一樣,真是令人覺得匪夷所思。”
羅成顯得很是淡定,聳了聳肩說道:“軍師想必知曉羅成用意,在我燕雲之地,豈能讓世家獨霸,有些事情便要從此做起。”
徐茂公聞言一愣,便是恍然大悟,羅成這是赤果果的陽謀。有了書籍加成,世家的地位豈不是十分尷尬,這是要斷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