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如何,這王克已經被李淵指派成使者,再無退路可走。
他也很清楚,一旦發生意外,自己便是毋庸置疑的背鍋俠。
雖然心中後悔,但王克只能老老實實憋著,畢竟是自己主動插嘴,怪不得別人。也只能吸取教訓,日後千萬不能如此了。
……
在王克離開之後,群臣散去。
李世民有些無奈說道:“父王,這突厥早就成燕雲的後花園了,哪有這麼容易取信,恐怕到時候不僅無法聯合突厥,反倒為其所害。”
這番話自然是李世民誠懇的提醒,雖然他對突厥的詳細情況並不知曉,但對於羅成的傳奇故事還是聽說過不少的,李淵此舉,殊為不智。
但李淵聞言,卻是搖頭說道:“世民你勿要再言,如今我大唐處境殊為不利,縱然此去希望渺茫,也總比什麼都不做的好。”
“而且此行未必沒有機會,正如王愛卿所言,羅成與當今可汗而言,乃是殺父仇人,怎麼可能沒有半點間隙?若是利用得當,可建奇功。”李淵頷首說道。
他有著自己的考慮,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李淵也不會拿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開玩笑。一旦大軍敗於燕雲,他們李家也必然傾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但李淵還是想得太過當然了,如今之突厥可汗,雖然是達頭可汗之子,但其與達頭可汗並無分毫親情,反倒是仇怨眾多。
李淵也考慮過,說不定這可汗亦有圖謀,並非甘心屈居人下。只要自己派人前去,雙方一拍即合,或許就能夠成功。
可是現今的烏延可汗確實是無慾無求,既然跟著羅成日子過得美滋滋,為何還要不知死活的去搞事,烏延可是知道燕雲兵鋒強悍的呀。
見李淵如此決然,李世民自知失言,也不再多說。如今要應對燕雲,確實是一個難題啊,或許像李淵這般準備才是對的。
……
不管怎麼說,王克已然動身。
帶著十數隨從,直抵突厥王庭而去。
在羅成討平突厥之後,烏延便將王庭維持於一地,並未輕易移動。
畢竟沒有了死敵,也就無需東躲西藏了。再加上有了燕雲的錢糧支援,牧民自四處散去,無需烏延擔心,王庭安然不動。
在疾行大半個月時間後,王克可算是接近了王庭所在。對於聯合之事,他並無十分把握,卻也想著儘可能的將任務完成。
無論他此來突厥是否心甘情願,李淵都是他主公,安排的事情自然要盡力做好。如果真的非能力所及,也怪不了他。
望著這蒼茫草原,王克有幾分悵然,微微搖頭,感慨說道:“這草原之上風景倒是不錯,也不知道此行是否順利,希望不要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