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周自是果敢之輩,在閔休勸說之後,依舊堅持要御駕親征。
在劉武周看來,如今羅成不在北平城中,若是他帶兵突襲,未必沒有機會將之攻破。
如果將羅成的老窩都給端了,造成的影響自然無需多言。到時候甚至能夠反擊羅成,哪怕其武藝強悍,難不成還能殺盡三軍嗎
當然,劉武周對北平的情況也不是一無所知,北平有著羅藝坐鎮,同樣有著諸多精銳兵馬,想要攻破北平也沒有那麼簡單。
但劉武周所想要的,便是其中的時間差,在羅藝尚未反應過來之前,便殺到北平城,再趁勢一鼓作氣將之攻破。
在結果未出來之前,誰也無法確定,哪怕是劉武周也是如此。可他依舊選擇了搏一搏,只要能夠抓住那一線機會,便能獲得大勝。
劉武周不願流離他鄉,也不願向羅成俯首稱臣,那他此刻唯有這個選擇了。只有將這般孤注一擲,才有可能成功。
是以在整頓大軍之後,劉武周統領十萬騎兵殺奔北平而去。兵貴神速,步卒自然比不了騎兵,這已經是劉武周全部的家底了。
若是此戰失敗,那劉武周就只有敗亡一途了。
但這是劉武周自己選擇的路,哪怕含著淚也要走完才行
在劉武周做出抉擇之時,相州高談聖同樣給出了答覆。
高談聖的想法和劉武周相差不多,但他的選擇比劉武周還要少。畢竟相州亦是靠近中原,就算是想要逃奔塞外都沒有機會。
擺在高談聖面前的,僅有馳援竇建德,和坐以待斃兩條路了。
高談聖不甘於等待羅成殺來,他便選擇了馳援竇建德,同其共抗羅成。
在信件之中,竇建德已然言明,除去樂壽城防守,他還有其他佈置,有著一定把握逼退羅成,雖然高談聖不知竇建德所言真假,但此刻他也只有選擇相信了。
當然,竇建德並未在信中說明自己的謀劃,誰也不知道高談聖會做出什麼選擇,一旦高談聖慫了,不僅不來支援他,反倒是投靠羅成,那豈不是玩完了
是以竇建德做下了兩手準備,無論劉武周和高談聖選擇如何,他都會盡可能的保全自己,可死到臨頭,有些東西是說不準的
羅成統領大軍兵臨城下,樂壽城岌岌可危,高談聖不敢耽擱,連忙點起大軍支援而去,如果竇建德涼了的話,他豈不是要孤軍奮戰了
高談聖可不覺得自己能夠攔得住驍龍軍的鐵騎,如果想要對抗羅成,也就只有聯合眾人,此刻竇建德主動發起,反倒是省掉他不少麻煩。
說起高談聖,他手下兵馬亦有數十萬,但最厲害大將莫過於蓋世雄了,此人武力頗為不弱,雙臂有千斤之力,堪稱萬夫不當之勇。
就這樣,高談聖命蓋世雄為元帥,統領大軍殺奔樂壽城支援。但他並沒有劉武周決然,不敢以身犯險,御駕親征。
但不管怎麼樣,此戰格局已然決定下來,竇建德三家聯合,欲要對抗羅成。但現實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這般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