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瞞父王,兒臣自洛陽與李靖相見,便與之議對敵之計,其中並無謬誤,若不是那驍龍軍太過強悍,也不至於發生諸多變故。”
“若是父王相信兒臣,便再用李靖,試其才能,如今大興危在旦夕,一旦發生意外,便是再無東山再起之時,必須慎重。”李世民望著李淵,沉聲說道。
李淵短暫沉默,忽然下定決心,正色道:“也好,為父自知那李靖乃是天資卓絕之輩,既然世民你這般信任,為父便給他一次機會。”
“若是戰後當真能夠守住大興,為父絕對不會吝嗇賞賜,此乃生死存亡之戰,若是敗戰,恐怕我李家無人能夠倖免。”李淵悵然說道。
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算李淵後悔也是沒有辦法,他如今能夠做的,唯有繼續向前,盡全部力量,守住大興城獲得此戰勝利。
當然,李淵雖然準備給李靖一個機會,卻也不可能將大興的生死存亡交之於手。
李靖被李淵派遣城外修建營寨,其雖為主將,其下亦有李淵麾下老將為副,避免李靖突然上頭,導致整個戰局的崩潰。
得到這個機會的李靖,自然是頗為高興,他知道這和李世民脫不了干係。在感激的同時,他也下定決心,要竭盡全力,固守大興。
在聯軍進逼大興之前,李淵未有絲毫鬆懈,各方謀劃佈置,就是不想給敵軍太多的可乘之機。
汜水關和潼關的先例,已經是讓李淵生起十二分的戒備。如果大興再被人給端了,那他基本上就不用玩,自我了結算了。
而在此刻,羅成亦是帶兵從洛陽趕來。
和李世民不同的是,羅成行軍並未著急冒進。如今是他佔據主動,根本無需太多憂慮,而且行軍保持一定戰力,也是為了穩妥起見。
若是敵軍突然來一個回馬槍,在大軍疲憊之時趁勢襲擊,那可就尷尬了。雖然此事可能性極小,但在未曾發生之前,誰也無法篤定。
就這樣,羅成到了潼關。
正因為潼關告破,李世民才會選擇倉皇回援,李淵才這般著急惶恐。這道關卡對於大興的作用毋庸置疑,驍龍軍發揮的作用不可謂不大。
看著這險峻關卡,羅成輕鬆一笑,說道:“到了潼關,在行軍數日時間,便能到大興了,也不知道此刻李淵準備得怎麼樣了。”
此刻正在羅成身旁的徐茂公說道:“恐怕李淵也不曾想到,大興存亡皆在他一念之間,若是他畏戰而退,哪也怪不了誰了。”
羅成點頭說道:“如果李淵當真抱著必死之心決戰的話,僅靠此次,是斷然無法將之拿下的,還需從長計議才行。”
“可如果李淵主動放棄大興,那就怪不得羅成將之收下了。畢竟這天下,誰人都在垂涎,但最終要能夠得手,還得看本事才行。”
羅成語氣風輕雲淡,但徐茂公卻從中感覺到羅成的決心,彷彿天下已在羅成掌握之中,那群雄只不過是個陪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