輾轉數日,羅成在汜水關整頓兵馬,再度率軍趕赴洛陽。
在羅成看來,汜水關只是一個跳板罷了。
他真正的目的,依舊是進逼大興城。
不過如今李淵的實力依舊不容小覷,縱然羅成能夠壓其一頭,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狗急了尚會跳牆,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李淵也不會坐以待斃。
倚仗李元霸之力,兼有數十萬精銳,最後爆發必然十分恐怖。
若是李淵當真選擇與之決死,羅成自不會和他兩敗俱傷。
畢竟最終得利的,可不是他們雙方之一,而是如今靜觀其變的竇建德等反王。
李淵尚可慢慢圖謀,但竇建德等人,羅成是早就看他們不爽了。
在羅成下發盟書之後,依舊找理由推諉,還想著在他們決戰之後,漁翁得利,未免也太快活了些吧,羅成豈能讓其得逞
當然,如果李淵選擇退守避戰,羅成也不會客氣。
夫戰勇氣也
若是李淵一再退避,那軍勢此消彼長之下,羅成就有了必勝的把握,趁著這個機會將之橫掃,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可以說,李唐的存亡,皆在於李淵的一念之中。
當然,這還不是羅成此刻考慮的問題,現今首要的任務,乃是攻破潼關,為長驅直入大興城創造機會,方才大事可成。
行軍近十日,聯軍終於抵達洛陽城下。
雖說洛陽只是大隋東都,但其畢竟是數朝古都,又經過楊素營建,氣勢頗為宏偉。
羅成只入過大興城,洛陽還是初次。
望著高聳的洛陽城樓,羅成感慨道:“這洛陽也是數朝古都,但風雲變幻至今,已然大不相同,數古今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羅成言出感慨,文帝在時,大隋興盛至極,待楊廣登基之後,就完全變了一番光景。
眾反王在側,亦是一陣唏噓。
其間唐壁也是七竅玲瓏的腦子,沉吟細想,便是說道:“盟主所言甚是,當今之世,已然不同往昔,要看風流人物,當以盟主為首。”
聽得唐壁阿諛之語,羅成不可否置,回身道:“就此安營駐紮,待大軍休整之後,便攻打洛陽,不予敵軍喘息之機。”
眾反王聞言,頓時臉色微變。
他們未曾想到羅成這般心切,大軍才到洛陽,便想著攻城了。
但如今羅成為主,勢壓眾人,各路反王心中雖有不忿,卻也不敢出言反駁,只得點頭應允下來,遵從羅成命令。
在洛陽城中。
李世民亦得知聯軍殺至的訊息。
自汜水關敗退,李世民帶兵入駐洛陽城,便是多方商量,已將城防佈置得密不透風。縱然此刻羅成帶兵強攻,也未必能夠討到好處。
但城防雖然佈置好了,李世民卻無法完全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