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提出此言的楊素,亦是面帶微笑的看著羅成。但他的想法卻是與大多數人不同。他之所以出頭,無非是試探羅成罷了。
畢竟對羅成,他已經有了許多想法……
經過短暫思索,羅成靈光一閃,想到一首契合主題的詩作,他微微拱手,笑道:“啟稟陛下,詩作已成。”
雖說文帝亦是想要考量羅成一番,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羅成如此之快便給出了答覆,不禁有些詫異。
羅成緩步走著,一步一句: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原本聽完前兩句,文帝臉色微變,可是隨著最後一句點睛之筆,文帝雙眸都是亮了起來,竟也是起身,口中讚歎:“好一個‘不拘一格降人才’啊!愛卿果然深明朕心。”
原本前兩句的意思稍顯低沉,但後面氣勢磅礴的兩句一出,前面二句便是變成了巧妙無比的鋪墊。讓整首詩的氣度都為之昇華,那洶湧生機,如撲面而來。
楊素也是不禁眼前一亮,這首詩給他的感覺和之前的《斷相思》截然不同,斷相思雖好,卻終究拘泥一人,但這首詩,同樣氣勢磅礴,卻是格局在天下,給人感覺與眾不同。
在場的大臣,除了出生土莽的武將,其他人不管怎麼說也是讀過書的。有人或許寫不出什麼佳作,但是鑑別能力還是有的。
此刻羅成一步一句,從開頭的九州風雷開始,往後層層鋪墊,直到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點題,恰到好處,形成了全詩的一個大高潮。
這一刻,眾人皆是緘口不言了。此刻也沒有什麼好說了,話多了反而丟臉,人羅成才十三歲就能寫出這樣的詩作,他們這麼大,還比不上羅成。
若是被樹做典型,到時候被羅成吊起來打,場面尷尬是小事,若是顏面盡失,他們還如何在此混下去。
不自覺間,眾人的目光微飄,便是看向了方才怒懟羅成的李姓大臣。今日在文帝面前強出頭,已被文帝不喜。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好過了。
李姓大臣亦是臉色一白,心中後悔,自己為何一時腦熱當了這出頭鳥。不僅得罪了羅成,更是讓文帝反感,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唯有楊林最自在,羅成雖然皮了一點,但本事還是有的。朝堂之上,他都被搞得心驚膽戰,最後還是被羅成化險為夷。
所謂伴君如伴虎可不是開玩笑,楊林與文帝關係雖好,但楊林在文帝之前,還是不敢放肆,君臣身份懸殊,由此可見一斑。
朝堂上,群臣心思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