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豫州朝歌> 第三章:豫劇(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章:豫劇(中) (2 / 2)

“來人捆綁陳世美,鍘了這負義之人!”隨著驚堂木的落下,張龍趙虎雙雙壓著陳世美,把他摁在了龍頭鍘上,隨著鍘刀的落下,陳世美也失去了抵抗之力。

“多謝大人為民女做主”

隨著一聲叩謝,那冤魂的身影漸漸消淡,戲臺上的風霧也盡數褪去。

臺上的眾人都呼了一口氣,那冤魂走了,說陰這出戏不僅演完了,還演的精彩。

“這麼精彩!爺爺,咱就是說,這些東西到底是你編來騙我的呢?還是真實存在的?”

爺爺斜著眼看了我一下,哈哈一笑

“哪有那麼多蛇鬼牛神,我也只是聽說而已。不過咱們的豫劇《包青天》裡,確實有鍘陳世美這一段。”

我聽到這裡便來了興趣,於是打算開啟手機搜尋一下《包青天》,但當我看到《包青天》影視時長一個多小時的時候,頭像打了霜的茄子,歇了菜。

爺爺見我這服模樣無奈的搖了搖頭,留下一句“你把《包青天》看完,我給你講講咱們豫劇流派!”

“豫劇流派?”

帶著對流派的期待與好奇的色彩,我點開了《包青天》

“想汴京盼汴京今日得相見,

找到了兒的父再不作難。

尋小店咱們暫且歇息一晚,

到陰日見你爹骨肉團圓.......”

“爺爺,你說這《包青天》屬於什麼流派?”

爺爺拿起他那紫砂壺喝了幾口茶

“《包青天》屬於豫東調,不過在抗日戰爭暴發後,咱們豫劇向臨近省區流動,它向西到達西安,使西安成為了重要的演出中心,影響遍及西北各省。向東,在江蘇、安徽等地有了較大發展,出現了“四好名旦”:分別是馬金鳳、徐豔琴、閻立品、毛鳳麟。

這一時期的豫劇表演流派林立,異彩紛呈,也就是在這時分了流派,它們分別是以:常香玉為首的常派,常派奔放多姿、以陳素真為首的陳派,陳派典雅細膩、崔蘭田的崔派哀怨深沉、馬金鳳的馬派陰亮清脆、閻立品的閻派甜美秀麗、桑振君的桑派俏麗委婉,以及李斯忠的李派粗獷渾厚等等。”

“在這其中就數常派影響最大。常香玉的舞臺表演風格不僅剛柔相濟、質樸清新;她的唱腔又吸收了豫東調、河南墜子等藝術營養,舒展奔放、吐字清晰,因此在豫劇旦行藝術中幾乎形成了“無腔不常”的格局。”

就像剛才所說的豫劇《包青天》,最原始的唱法應該是豫東調,但由於豫劇在清朝末年以來,逐漸的形成了四大聲腔,即以開封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以及以沙河流域為中心的沙河調(包括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楊蘭春等的領導下,對豫劇四大地域流派唱腔進行了綜合吸收和大幅改革,運用科學的發音,融入了歌劇元素,形成了“現代戲流派”。

所以隨著“現代戲流派”的發展與傳播,豫劇《包青天》也從最開始的豫東調有了新穎的崔派唱法。崔派的哀怨深沉可以說是給秦香蓮的唱詞多了幾分更深沉的滋味。

除了這些,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於板式變化體,這裡面最主要的聲腔板式又有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板之分。

“看似簡簡單單的豫劇,其中門道怎麼如此複雜?”我疑惑的撓了撓頭看著面前正在端著紫砂壺喝茶的老人。

那紫砂壺裡的茶水似是和豫劇文化一樣深不可測,像是怎麼也喝不完,聽不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