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我在江湖做女俠> 第四十七章 建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七章 建制 (1 / 4)

一國之重,首在國君,君賢則國強;次之有說是皇后,有說是丞相,而如今漢國,卻沒了丞相,漢主秉政,如今已經初見了跡象。

軍政兩分,設五軍都督府管轄各軍;以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和內侍)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一臺(御史臺)一寺(大理寺)一院(翰林院)管轄民政。

仍舊設立了三公,當然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

而五省之中,同樣也是隻有尚書、門下、內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樞權力機構(秘書省掌圖書典籍並少付之權;內侍省掌侍奉宮掖,委以內官,執掌暗衛)。

中書省,則是掌管機要、釋出政令,為全國政務中樞,掌握行政大權。

門下省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尚書省則是統領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職權不可謂不大。

吏部掌管著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

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

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勳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複名複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戶部,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管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

禮部,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禮部下設四司,為:儀制司,掌嘉禮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

兵部掌管軍械、軍令等,另有有關軍事的駕部、車部、庫部等曹,各曹設郎;兵部不轄兵政。

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稽核刑名,掌法律刑獄,與審驗判決的大理寺並列;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複核,共為“三法司制”。

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複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掌管營造工程事項,並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御史臺則是監察事務,風聞奏事,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凡重大案件,御史臺和刑部、大理寺組成三法司聯合審理,大理寺負責審訊人犯、擬定判詞,刑部負責複核,同時報御史臺監審。

翰林院執掌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等事務,並管理具有藝能人士。

如今各項機構也只是粗設,各方利益平衡也還未曾完成,因此也只是在新郡、漢中郡、武都郡、陰平郡、廣漢郡簡略實行,其餘各郡暫時仍舊是半自治中。

不是楊伊不想和劉禪一樣,把政事全託付於丞相,而是現在漢國沒有丞相那般的人物值得信任,值得託付,楊伊也只能傾力而為了。

當然,如今政事方面,因為糧食豐收,民政上很多事就好做了很多,於國而言,當今至關重要的事就是帝后了。

和趙威見過一面,不算是很愉快,不過此事也算是定下了。

初訂雖過了,可錦官城派去的人,卻還沒傳回信來,若這時候出了變故,也絕非不可能。

楊伊,便只得等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