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句謠讖:“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謠讖,就是華夏最早期的謠言。
嬴政突然摸了摸下巴。
既然謠讖屢禁不止,那他也可以編造啊!
古代輿論戰,看誰能打贏!
......
【謠讖之所以會成為古代起義前的標準化流程,是因為在資訊閉塞的古代,沒有什麼比一首朗朗上口,又略帶神秘色彩的童謠更易於廣泛傳播了。】
【這就相當於是古代的“流量密碼”。】
【因此,謠讖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那些有心之人實現其政治目的的強有力武器。】
【那“金色蛤蟆睜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這句謠讖,究竟出自哪位有心人之手呢?】
【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最大的受益者是黃巢。】
【當黃巢看到曾經輝煌的大唐王朝如今吏治**、民不聊生,華夏大地滿目瘡痍,民變四起,他又想起了自己昔日的豪言壯語。】
【“我總有一天要殺回長安城”。】
【“沖天向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於是,黃巢秉持著言出必行的原則,也舉起了反旗。】
【黃巢召集眾人說,各位都聽過金色蛤蟆的預言了吧,金色約等於黃。】
【那這預言中的金色蛤蟆,說的不正是他嗎。】
【在金色蛤蟆的神秘光環加持之下,黃巢也成功地拉起了一支屬於他的起義隊伍。】
......
李世民滿頭問號。
金色蛤蟆就是黃,這也太牽強了吧!
王仙芝攻下了曹州,倒是因為這句謠讖,被黃巢撿了個漏。
運氣還挺好的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