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伸出蒼老的手,撫摸了一下寶劍,他說道:“秋愛卿,當初朕便是手執此劍,定遼東,平高麗,北伐蒙古諸部,南誅奸臣。”
皇帝掙脫了樓雲的手,然後慢慢的坐了下來。他坐在了地上。樓雲則是直接跪在了他的面前。
皇帝擺擺手然後示意樓雲一起坐下。
樓雲現在是一身的冷汗,這個算是跟皇上平起平坐嗎?
皇帝仰視著自己的那副盔甲。他說道:“當年許多人就是這樣仰望著朕的盔甲,看著朕的兵馬踏進金陵城的。秋愛卿你在外多年應該聽到了百姓是怎麼議論朕的吧。實話實說,不然朕可就要治你欺君之罪了。”
樓雲沒有接觸過什麼人,但是他自己卻是飽讀聖賢書之人。
他直言不諱的說道:“陛下的靖難之舉,無異於......”
皇帝平靜的望著樓雲,他說道:“但說無妨,今日在這裡,沒有什麼君臣,只是姨丈與外甥,或者是亞父與義子。”
樓雲直言說道:“陛下此舉無異於,犯上作亂。”
皇上聽到樓雲的回答後笑了起來。
樓雲急忙拜倒說道:“微臣該死!口出狂言請皇上恕罪。”
皇上笑完說道:“愛卿說的不錯,什麼匡君輔國,靖難之役,只不過是把犯上作亂說的好聽一些而已。朕這一生負過很多人,但最對不起的便是朕的子侄,前朝君主朱允炆。當時他為君,朕為臣。朕卻將他除之而後快。這不是犯上作亂,這又是什麼?”
“但是朕卻比他更優秀,那孩子哪裡都好,就是太過的優柔寡斷。朕雖有愧於他,但卻從未後悔過,如同之後的一切事情一般。朕從未後悔過,朕現在已經是風燭殘年了,但唯獨一件事放不下。秋愛卿可知是什麼?”
樓雲想起了剛剛進門的時候,皇帝桌案上擺著一張地圖。他猜測道:“皇上放心不下的應該是邊患。”
皇帝說道:“不錯,朕最放心不下的便是這件事,秋愛卿你也是聰明人,又是自家人,朕也就不說外話了。朕死之後,你覺得誰登上帝位的可能性最大?”
樓雲說道:“臣以為是漢王。”
皇帝說道:“其實是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點,朕若不能穩定時局的話,那麼群王奪嫡,必將引起朝綱大亂,甚至是重演靖難。現如今的蒙古諸部經過修養已經不似之前了。如果他們趁著三王奪嫡,大舉南侵的話,雖然可以迫使三王聯合相抗,但我大明或許將再度失去長城天險。”
“宋之國力不輸給任何一國,為何卻屢造北方劫掠?”
樓雲說道:“是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之後中原失去長城,太行天險。而之後中原的平地,非常適合草原諸部的馬戰。而長城之後的天險便只有長江了,這也是為什麼宋氏失卻半壁江山,依然可以與金蒙鼎足而立的原因。”
皇帝說道:“秋愛卿說的不錯,這也是朕擔心的地方,山海關之外的土地,朕倒是不放在心裡,但如果山海關有失的話,北方的軍隊將會再度長驅直入,我大明或將重蹈宋的覆轍。”
“這也是朕為何將都城從金陵遷到北平的原因。北平便是國門,國門在,天子便在。國門以破,天子自當殉國成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