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朱允常這個人很危險,秋雨貞作為姐姐她不希望自己的妹妹和這種人交往,因為她不希望她有危險,畢竟最是無情帝王家,秋雨鈴論相貌不輸給南宮璃。
或許朱允常只是拿她當成一件玩物而已,等到她年老色衰韶華不在的時候,或許就是無情的拋棄。
但是作為中州盟的少夫人,她很樂意看到秋雨鈴和朱允常在一起,如果自己的妹妹成為了王妃的話,那麼不管對秋家,還是對中州盟都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雖然這些年來,皇上一直在打壓朱允常,不過朝廷是個風雲莫測的地方。
一面打壓,但是一面又扶持。
因為朝中除了那些被削去藩封的王爺們外,還有太子,趙王,漢王三人。那些削去藩封的王爺們,在皇帝的眼中根本沒有威脅,因為他們的手裡都沒有實權,至於他們的舊部,被處斬的處斬,流放的流放,收編的收編。他們無論是在朝還是在軍都沒有任何的話語權。
而皇室之中是沒有任何的親情可言的,三王的矛盾在朱棣的眼中才是最大的。儘管是自己的兒子,皇帝也時刻的在提防,畢竟弒父奪權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可是屢見不鮮的。
大隋的隋煬帝,大唐的唐太宗,唐玄宗,唐肅宗,五代大梁的朱友珪,都是靠著政變奪權當上皇帝的,其中隋煬帝,朱友珪更是弒殺生父。
朱允常在皇帝那裡存在的意義就是做“董卓”,一個維繫朝廷平衡的棋子,如果朱允常被處斬了的話,三王的衝突就不可避免了。
到時候時局動盪,朝政不穩還是小事情,怕的就是再度天下大亂。
畢竟朱棣的三個兒子手裡掌握的權利都不小。
太子可是太祖皇帝欽定的世子,而趙王掌控著整個京師的軍隊,而漢王則是兵馬大元帥,大明朝的諸多軍權全部都在他的手裡。
如果朱允常這個外部威脅消失的話,那麼他們三個就會爆發直接的衝突,但是朱允常如果存在的話,那麼三王便只能攜手,畢竟論起血緣關係來,他們三個是親兄弟,而朱允常只是個同宗的兄弟而已。
只要朱允常在,誰也不願意率先挑起事端,畢竟如果自己先內訌起來的話,那麼得便宜的是朱允常。畢竟大家可不敢保證,朱允常會像他的父兄那樣,事後束手就擒,而不是坐山觀虎鬥,隔岸觀火。
而且朱允常絕對是個危險的存在,他的手裡不但有兵權,還有根深蒂固的江湖勢力,而且他還有一樣,那就是多年來累積的聲望,畢竟鎮守邊陲抵禦外患的人都是他,無論是在明,在暗,在朝,在野。朱允常可不是三王其中一個可以單獨應付的。
郭燁終於看穿了這一點,因為中州盟這些年來的權利加強,便是為了給憐花會給雍王府製造壓力。但是這一次郭陽的讓位,可以避免郭家和朝廷的衝突,而且如果秋家和朱允常結為秦晉之好的話,那麼無論是對郭家還是對秋家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因為三王的麻煩沒有解除,朝廷就不敢動朱允常。因為郭燁這個汴梁侯也要觀望一下了。
皇帝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郭家也要選擇新的靠山了,最大最堅實的靠山就是皇帝,但是誰來做這個皇帝?
這是個未知數,而三王也不斷地拉攏朝臣,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以後的奪權建立基礎。郭燁這個汴梁侯,而郭家掌握著中州盟的實權,自然也是被極力拉攏的物件。
至於如何抉擇,這確是個問題,一個很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