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局勢
洪承疇也明白,鄭王說這樣的話,並不是為了取笑他,這個時候,他們沒有那個心思。
鄭王之所以這麼說,是說松山之戰,與而今一戰的局勢相似。
首先清軍佔據野戰優勢,卻是防守一方,而夏軍雖然沒有野戰優勢,卻是進攻一方,當然了,也不會什麼都一樣。一道運河就改變了很多戰略形式,想截斷夏軍後路決計不是那麼簡單的。
“松山之戰?”多爾袞說道:“王兄是同意這個辦法了。”
松山之戰,是而今滿清大將共同的會議。明軍傾國之兵,幾乎將北方能戰之兵都收刮乾淨了。最後一副家當。但是清廷也不容易,可以說滿清凡是有名有姓大將都有參加送松山之戰的經歷。
對清廷來說,也能算得上傾國之兵。
“我聽攝政王的。”鄭王說道。
“好。”多爾袞說道:“既然如此,大軍繼續南下,讓多鐸先回來。在山東之地,與夏軍好好做上一場。”
多爾袞議定之後,就按照這個思路來排兵佈陣。
武興三年秋。
初秋方起之時。
多鐸再次渡過黃河。多爾袞沿著運河佈防。夏軍兩路在徐州聚集。 一時間徐州城內外一片火紅的旗幟,有焚天之意。羅玉龍在徐州校閱三年,隨即北上,進入山東境內。
各路人馬,分為數路,一併北上。夏清之間第一次戰略決戰之態,完全鋪開了。
雖然各路人馬紛紛揚揚,廝殺的好不熱鬧,但是真正決定這一戰命運的,不是別的,就是這千里揚波的大運河。
故而在運河爭奪之上,雙方廝殺最為血腥。
對於運河,很多人都覺得,直接是一條河連線長江,其實遠遠不是那回事。從北京到長江,即便不管長江以南的運河河道,也有相當多的船閘,具體有八十多座。
而長江與運河相連的地方,就有一座。
運河之上,船閘最多的地方,就是山東境內,這一段運河被人稱為閘河。
一道道船閘,調節水流,這才能保證大運河的暢通。
而此刻,用兵之時,大運河一道道的船閘,就成為一道道關卡,而山東也正是進入北方了,不僅僅是河流不如南方多,地勢也高了不少,故而運河在這裡狹窄了許多。
很多時候行船速度根本快不起來了。
這不,明清主力之間第一場大戰就爆發了,不是別的地方。就是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