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村名義上為一個村,其實可以看做一個小鎮,一個依靠運河興起的小鎮。
因運河而起,也因運河而招惹了這一場大戰,就在區區一個小鎮附近,清軍聚集了數萬大軍,與高傑數萬大軍對陣,因為戰場被限制了,清軍的騎兵優勢一時間發揮不出來。
雙方鏖戰數日,幾乎將夏村打成了白地。
清軍這才緩緩的撤退了。
只是羅玉龍進駐夏村的時候,已經看不到夏村一個人了。夏村全盛之日,有數萬人口,而今逃的逃,死的死,剩下不過是老弱病殘。還有一些殘垣斷壁,別的什麼的都沒有了。
不過到了這裡,羅玉龍發現一個新情況。
那就是清軍對運河的破壞。
運河之中的所有輔佐設施,都被一一摧毀了,或者燒了成白地。
數日運河的河道,清軍沒有那個功夫,一一填平。但是即便如此,也給大軍帶來了很多麻煩。
最少山東段的運河必須重整。
之前看管運河的官員,乃至於河上的民夫,縴夫都不在了。這些事情都要維修。
羅玉龍與所有人商議之後,他決定坐鎮夏村,並在夏村與徐州之間,建立糧倉,作為大軍輜重重地。藉著這裡水道繁多的優勢,限制清軍騎兵的發揮。
而高傑依然帶著本部人馬,繼續沿著運河猛攻。羅玉龍分出偏師出來,進入山東南部山區。
山東的烽火數日平息了,但是百姓對清廷的抵抗並沒有完全結束,各部起事失敗的殘部,從四面八方的投奔羅玉龍。
其中最大的兩部,一個是榆園軍與於七兩部人馬。
羅玉龍大筆一揮,授以印信。榆園軍與於七所部就成為大夏麾下將領,在這些地頭蛇帶路之下,山東各地,紛紛投降大夏,一時間山東一地,剛剛平息的叛亂,似乎有死灰復燃之態的。
如果說,與之前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之前起事的義軍,打誰的旗號都有,而今的所有義軍都打著一個旗號,這個旗號正是大夏的旗號。
這個時候,清廷兵力不足的狀態越發明顯了。
運河一線雙方主力還在頂牛,這裡打的沒有一點花橋,刀槍奮擊,火炮轟鳴,以人命換人命,清軍多以漢軍守寨,八旗作為機動力量,雙方的傷亡都不小。只是這樣的局面之下,多爾袞分不出多少士卒。
面對遍地烽火的狀態。多爾袞不得不從各處調兵。
首先要調的就是陝西兵。
陝西本來就是從強兵的地方,而且豪格剛剛將西北重新平定了一遍,大明的西北將門,有一個算一個,都投降了大清,再加上還有一些八旗重將駐守。能抽調十幾萬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