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嬌來之前,就已經有所準備了,但是聽李神醫這樣一說,一顆心還是深
深的沉了下去。羅玉嬌進入張質的病房之中,張質好幾個兒子都跪在地面上,還有壓抑的哭聲。
張質見羅玉嬌進來,一揮手讓他們下去,就要起身,被羅玉嬌按了下來,說道:“大兄,無須如此。”
張質猛地咳嗽兩聲,說道:“陛下,沒有來嗎?”
羅玉嬌說道:“北方的事情還沒有了解,他回來應該要到明年開春了。”
張質咳嗽一聲,說道:“也是。”
張軒雖然規劃出了整體邊防方案,但是將這個方案落實卻好需要時間的,幾十萬大軍的重新編組,張軒不坐鎮,他自己就不放心。
只要等明年一切安頓好了,張軒才準備回京。
算算也就開春以後的事情了。
只是張質知道自己的身體,支撐不到了。
羅玉嬌說道:“大兄,有什麼話要給張郎說嗎?”
張質伸手從枕頭下面摸出一封書信,顫顫巍巍的遞給了羅玉嬌說道:“我這一段時間臥病在床,所思所想都在其中,請皇后轉給給皇上。”
“也算是老臣最後一點心血了。”
羅玉嬌一看著書信已經封死了,上面的字跡歪歪扭扭的。從風骨上,還能看得出來,乃是張質的字。
更是他親筆所寫。
只是張質不管怎麼說,也是進士出身,一筆字,不說多好,但是卻也遠勝一般水準,病重之下,寫字都脫形了。很明顯捏不住筆。
但是這樣情況下,張質依然不想讓別人代筆。
可見這東西的重要。
羅玉嬌說道:“我會讓人用八百里加急送到北邊的。大兄好生將養身子。”
張質說道:“其實這裡面也沒有什麼,只是想勸陛下,休養生息,天下打不起仗了。皇后要好好勸說陛下,有些事情,可一不可二。”
羅玉嬌也明白張質的壓力。
張質倒下這一兩月,所有壓力都衝羅玉嬌而來,羅玉嬌如陷泥澤之中,縱然拔刀四顧,看上去處處都是敵人,也看處處都不是敵人。
就知道就南方諸省的民意來說,都不想打仗了。
張軒設計的體制,固然加強了動員力,但也將戰爭的痛苦分擔到江南所有百姓身上。大戰以來,戰死士卒超過十萬,雖然而今還沒有統計清楚,但是十幾萬估計打不住,固然其中有大兩降兵。
但是也讓很多縣城之中,升起了不少白皤。
民心厭戰,早已是事實了。
真正民間有這樣的情緒,張質與羅玉嬌才覺得事情越來越難辦。張質也會累的心力交瘁。、
而民意終不可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