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有了這一場戰爭。
張軒下令設南洋總督府,鄭成功以遼王,樞密使。南洋總督的身份,總理南洋一切事務,是戰是和,可以先斬後奏。
周輔臣也作為鄭成功的副手,與鄭成功一併南征。
張軒也趁機將鄭成功從遼東調回來。
畢竟遼東朝鮮在鄭成功手中的時間太長了。以至於快有割據之態了。
鄭成功在遼東做的很好,隨著雙方緩和,東虜退出瀋陽,但是瀋陽以北,還在東虜的控制之下,甚至東虜還在瀋陽以北,建立了吉林將軍府。與鄭成功對峙。
遼東,不,整個長城一線,都沒有太大的戰事。鄭成功是南方的人,從小又是在海邊長大,對於海上的興趣,也遠勝過北方。
對這個調令,也欣然從命。
於是在昭武十二年,鄭成功在泉州誓師,帶來福建水師,浙江水師,廣東水師,東海水師主力,共計十萬有餘,大舉南下。、
先攻呂宋,圍攻馬拉尼。
荷蘭東印度公司與西方其他國家東方分支,達成一致,不管西方的任何事情,首先將夏軍水師給擊敗,讓夏軍正式他們海上的實力,才能做下來談判。
他們都受夠了東西方貿易之中,夏軍佔據的主動位置。
畢竟,張軒為了填補窟窿,在其他方面加稅,有些不忍心,所以在海關上加稅,卻是沒有任何一點手軟。
這也是促使這些面和心不和的西洋人,聯合起來的原因之一。
用他們的話,就是這簡直在搶錢。
圍繞著馬拉尼打了一系列海戰,陸戰。終於在昭武十三年春,攻破了馬尼拉城。西班牙人投降,單獨與大夏談判,要退出戰爭。
隨即葡萄牙人也透過澳門與大夏談判,不想繼續打下去了。
這個時候,朝廷之中就有不少將戰事終止在這裡,但是鄭成功一力否決,這才有這樣一戰。
在巴達維亞外海,大夏水師與荷蘭人艦隊決戰。
可以說,不得不說,作為大夏在貿易上最大的合作伙伴。在東西方貿易之上,荷蘭人也是受益最大的。
如果馬拉尼一戰後,大夏和談。
荷蘭人的利益可以保證,也借大夏之手,將西班牙人踢出圈子。只是鄭成功竭力將荷蘭人趕出東南亞。
卻是荷蘭人萬萬不能答應的。
只是,面對鄭成功的攻勢,他們依舊不能抵擋。
不過一會功夫,海戰局面就很明顯了,夏軍一舉壓下,荷蘭人開始陸陸續續退出戰爭。
“報。”一個人士卒跪在鄭成功面前,說道:“王爺,周將軍已經登陸,兵分兩路圍攻巴達維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