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準備休兵,而東虜也沒有能力打下去了。
今後一兩年時間,不會有大的戰事,真好讓當初老兄弟回家一趟。
雖然他們大多估計都沒有家了。
但也算是一個念想。
隨即張軒跟著于成龍,走在汝寧城中,與臨潁城一樣,汝寧城中也是破破爛爛的,其實就當初張軒駐紮的崇王府附近有人氣,更多地方,與意外沒有什麼區別。
甚至在城中,還有野獸出沒。
于成龍身邊也不過幾十個壯丁,即便是于成龍本身都佩劍。
倒不是為了震懾亂民,更多的是來防範野獸。
讓張軒一時間有些唏噓。
“百姓衣食住行如何?”張軒問道。
于成龍說道:“城中多有房舍,住的的地方是有的,冬天已經過去了,衣服也夠穿,只是糧食不夠。衛王派臣過來的時候,讓臣帶了幾百石糧食。而已經不夠用,臣再次行書樞密院,樞密院方面說,臣乃是內閣下屬,不應該向樞密院討糧食。”
“臣行文內閣,卻是越級上奏。內閣告訴臣,要透過河南巡撫上奏,只是而今河南一地,尚未太平,河南巡撫一職尚且空懸。”
“臣不得不再次上奏內閣,吏部念臣情況特殊,要臣上京述職,才能實授縣令,只有在吏部列名之後,才能到戶部請糧。”
“只是臣一刻也離不開這裡。”
張軒聽了,輕輕一嘆,說道:“你不用說了,朕知道了。”張軒對鄭廉說道:“傳令下去,將隨身口糧留下來,只留到南陽的口糧就行了。”
南陽乃是北伐物資的中轉站,北伐別的地方沒有糧食,但是南陽一定有,故而張軒到了南陽就不擔心了。
“拿紙筆來。”張軒一聲令下,立即有人拿來筆墨紙硯。張軒在一張宣紙上寫下一封任命書,就是任命于成龍為官。
不過,不是汝寧知縣,而是知府。
張軒對於成龍說道:“明末以來,天下倡亂,河南百姓最苦,你只要一心一意安撫百姓,讓中州重獲生機,朝廷又何惜名爵之賞。”
“這個知府,就酬你之前功勞,希望你再接再勵,儘快讓汝寧府盡復舊觀。”
于成龍說道:“臣接旨。”
這樣一來,于成龍就有一個御筆知府的名頭,這個名頭伴隨了他一生。
“叔叔。”一個十幾歲的女子在侍衛外面看見了張軒,怯怯的叫了一聲。
張軒轉過身來,見好幾個侍衛想要攔住,張軒一擺手,止住了他們說道:“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