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本部人馬,與朝鮮軍,跨海攻山東。如果能掃平山東,與孤會師於北京城下,如果不能,就牽制清軍山東人馬,讓他不能支援北京。”
“是。”劉國軒大聲說道。
鄭成功說道:“其他各部,跟隨本王,看一看山海關如何。”
“是。”眾將齊聲應答。
鄭成功幾乎馬不停蹄,三路西進。
而遼東失陷之事,也在天下掀起了軒然大波。
就張軒本人來說,他其實不想再次御駕親征的。
也是被形式所逼。
最大的形式,並非洛陽城下的決戰之勢,而是鄭成功橫掃遼東之態。
如果鄭成功一路橫掃,先下北京城。
那麼鄭成功的聲勢之大,恐怕真有功高難賞之日。
這樣的情況,張軒是不期望看見的。
雖然張軒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了,想要有武力解決鄭成功的一天。但是張軒卻不想真有這麼一天。而且鄭成功也是今非昔比了。
之前鄭成功不過是海外一軍閥。
張軒處置了,未必傷害到張軒的威望。
但是如果鄭成功真能攻下北京,他就是北伐第一功臣。這樣大臣,死於非命,不僅僅傷害張軒的聲譽,還給後世開一個壞頭。
這是張軒萬萬不想看到的。
如果不想看到,那就怎麼辦?
讓頓兵於洛陽城的大軍,加緊進攻。先鄭成功一部攻到北京城下。最少攻下北京城的功勞,不能被鄭成功所得。
張軒也只能御駕親征了。
並非曹宗瑜能力不行。
而洛陽一戰,已經形成決戰之態,各路兵馬分佈三省,在陝西,李定國以賀虎頭為先鋒,攻入漢中,就要轉戰鳳翔府了。
關中之戰,已經成為洛陽大戰的一個分戰場了。
山西烽煙四起,王輔之棄臨汾,匯合四方義軍,一時間號稱十萬,將河北兵馬,山西兵馬都牽制住了。
許都在河南腹地與清軍的交鋒,自然不用說了。
曹宗瑜能力或許有,但是他沒有令李定國,許都,王輔之言聽計從的威望。
故而張軒只能令羅玉鳳監國,自己帶了南京大營人馬北上了。只有北上之後,才能彙集最大力量,讓各部人馬聽從號令。
不管怎說,鄭成功在遼東的勝利,對張軒來說,是煩惱,但也是幸福的煩惱。
但是這個訊息對北京城來說,卻好像是天崩地坼一般,連一直喜怒不形於色的皇太后,布木布泰聽了,盛京失陷,福陵被掘,還請張天師做法,斬斷了滿清龍脈,頓時承受不住,昏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