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別的,就是樞密院權力向下延伸。
省設總兵,府設參將,縣設縣尉,總理兵事,兵役之事。
而高鬥樞照樣為之,以後各省各縣恐怕也都有御史官。以後各級地方官都要有兩個能直達京師的副手了,一個直屬樞密院,一個直屬都察院。如此一來,地方上的政治結構,與京師的政治結構相差不大。
如此看來,高鬥樞這個人,不僅僅是有能力,還有眼神。
張軒隨即說道:“卿在兵部是取材了,張首輔薦你為都察御史。你覺得如何?”
高鬥樞立即明白,說道:“臣與張公從無私交,臣為陛下臣子,當為陛下所用,至於其他。臣萬萬沒有想過。”
張軒輕輕一笑,高鬥樞與張質之前,有沒有私交,張軒並不是太在意,高鬥樞這個表態,就說明了一切,但凡能爬到大夏權力中樞的,沒有一個不是聰明人,他既然領悟到,張軒要用都察院制衡內閣之意,即便是他是張質舉薦的,今後也不會對張質留情面,恰恰相反,凡是內閣的事情,反而會從嚴從重處置。以示兩邊決計清白。否則,他這個都察御史是做不久的。
對一個政治人物來說,自然是政治生命勝過一切,即便是張質對他有舉薦的大恩,他或許在私下感激,但是公面上定然會劃清界限。
他們私下如何,張軒並不是太在乎的。畢竟張軒的權威,與開國之君無異,即便是放出權力,想收回來也是一句話的事情。
張軒說道:“好,你就是我大夏都察御史了。”
高鬥樞說道:“臣謝主隆恩。”
不過,將司法大權收到都察院之中,這一件事情也急不得。張軒給高鬥樞叮囑了一番,讓他先將都察院在全國各地的框架完成。然後再接受刑部的權力,事情要一步一步的做。
張軒送走了高鬥樞之後,又默默的沉思了一會兒。覺得都察院大權不能盡付給高鬥樞,必須在都察院之中安排一個自己人。
雖然張軒的想法有些保守。
但是在亂世之中,很多事情由不得他不謹慎,高鬥樞這個人好是好,但是終究人心隔肚皮。
在能力與忠誠之間的權衡,是每一個領導人都必須做的決策。
張軒心中暗道:“胡澹在ChóngQìng的時間也夠長了,應該回中樞了。”
算起來胡澹也算是自己人。
而今在ChóngQìng輔佐賀虎頭。而今ChóngQìng局面,想來胡澹也培養出來接任的人。張軒登基以來,以前的幕僚嫡系,都是
雞犬升天,唯獨胡澹還在外面,也該有些補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