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論國債
張軒說道:“錢不夠,難道不能發債?”
“陛下萬萬不可。”張質說道:“前番三百萬國債,已經惹得人心惶惶了。再行攤牌,恐怕又損陛下之聖名。”
張軒目光一掃,卻見衛王袁時中,也是悄然不語,一副沒有聽見的樣子,就知道在這一件事情之上,恐怕這些勳貴對這一點也是贊成的。
沒有足夠的分銷渠道。張軒發行的所謂國債,根本不可能有小面額,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買到。能買到國債的,只有那些大富商,有家底的人。
所以張質將這一件事情,直接定義為攤牌。
也就是說,所有的賣國債的人,根本沒有想過要朝廷還。
既然他們是這個想法,對朝廷要發行國債,卻是肉疼的很。
勳貴也是如此。
大夏的勳貴雖然都是爆發戶,說起來手中的積蓄也不少。
在這亂世之中,手頭有兵,即便是想沒有錢,都不好辦,而且張軒對這些大夏勳貴待遇也不錯,年俸可能給的少了,但是將南京,西京附近很多良田賜給他們了。如果說手頭可花的錢,說不得比張軒好要富裕一點。
故而上一次,張軒發行國債的時候,就已經想從他們手中借一點錢出來。只是徵臺之戰,關乎鄭家的利益,所以鄭家幾乎全包了。
也是張軒不想第一批國債全部被鄭家拿下來,也是想讓國債這個觀念流行開來,故而才留下一部分,讓江南大戶購買。
張軒說道:“國庫之中,可以週轉的資金有多少?五十萬兩夠嗎?”
姚啟聖說道:“勉強夠。”
張軒聽姚啟聖的話音,就知道一定是夠的。姚啟聖向來為他自己留有餘地,不會將話說滿而已。
“先將這批國債還了。”張軒說道:“閩國公那邊不用管,先清理這邊的。”
姚啟聖聽了,立即明白說道:“陛下的意思是立信於天下。”
“朕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的。”張軒說道:“但是朕卻沒有一次要攤派的意思,在朕看來,朝廷的信用,是多少錢也買不回來的。朕豈會本末倒置?”
“而今不過是國家錢糧吃緊。借民間錢糧一用,將來定然是會歸還的。”
“姚卿,你作為朝廷財相,難道連還清這一點點錢的信心都沒有嗎?”
姚啟聖聽了張軒的話,立即說道:“臣雖然愚鈍,但是這數百萬元對於朝廷來說,也是算不了的。”
“陛下清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