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一百零九章 翰林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九章 翰林院 (2 / 2)

大明的制度之中,翰林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翰林學士號稱儲相。甚至進士科名在前,才能加入翰林院,而只有翰林學士才能入內閣。

這實在是一考定終身。

只要在科舉的時候,你差人幾個名次,很可能這一輩子,前面幾個人能在內閣秉政,成為朝廷最頂尖的人物,而你只能在地方上打轉,最多能升到巡撫,三邊總督這樣的方面大員。

當然了,潛規則,僅僅是潛規則。

也就說,如果有能力的話,這些限制還可以打破的,但被稱作潛規則,也就是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打破的。

可以說,只有內閣的閣臣,大多是一甲二甲出身,三甲幾乎不可能。

而大明正是這些學習好,考試強的人手中落到這等地步。張軒對這種用人機制,十萬個不認可。

不過,他轉念一想,這僅僅是明朝體制,落到他手中,又不是不能改的。歸根結底,翰林院乃是一個幕僚機關,秘書機關。張軒的確覺得,自己身邊差人才,這翰林院的設定到也合適。

只是張軒細細推敲之下,未免有另外一個意思。

那就是朝廷之中的官職現在差不多都滿了。雖然是急就章搭起一個架子而已,但也不能朝令夕改啊,剛剛讓人上任,現在有更好的人選了,就將人扔到一邊,這太不厚道了,也有損朝廷權威。

體制越發健全,就越發不能越格提拔了。

如果在曹營時期,這些人任何一個人加入,都能成為文官之首,但是而今只能讓他們按部就班的加入,先以翰林院的閒職,將來再慢慢安排不遲。

張軒說道:“好吧,就令文安之為翰林院掌院學士。其他諸位先生都列入翰林院。”

“遵旨。”張質說道。

他回去之後,讓人起草詔書,明日一早,送到張軒這個用印,就是大夏朝廷的正式詔令了。

張質忽然想到了什麼,說道:“大戰在即,陛下再稱監國,已經有些不合時宜,臣以為陛下應人心,振士氣,當正皇帝位。”

張軒對皇帝並沒有太大感覺。只要大權在手,皇帝,監國,等等,本沒有什麼區別。不過而今鄭氏大敗,之前的約定已經不破而破。而且他不在意這一點,下面的人未必不在意。

為皇帝陛下而戰,與為監國而戰,是兩種不同的感覺。

下面士卒未必知道監國是什麼,但一定知道皇帝是什麼?千百年遺留下來的,學成文武藝,貨於帝王家,正如張質所言,正名分,的確可以起道激勵士氣的作用。

事到如今,張軒也沒有什麼好矯情的,他說道:“這件事情先預備著吧,就交給翰林院預備。我還想再等等,等等鄭成功的訊息。”

鄭成功是張軒一直看重的將領,如果能將鄭成功收攏過來,對局勢有很大的改善。

雖然張軒知道,稱帝這一件事情,已經是眾多因素推著,已經是不可拒絕了。畢竟天授不予,反受其咎。如果失眾人之望,反而有不好的結果,就好像女孩子被男孩子追一樣,覺得合適,稍稍矜持一下,就答應吧。如果一直拒絕,說不得男孩子找別人了。

但是即便這個時候,張軒依然希望能得到鄭成功的臣服。

不過,正如之前所言,關乎大事。很多時候是瞞不過人的,制定年號,併為羅玉龍制定廟號諡號的任務一到這臨時的翰林院之中,訊息就不翼而飛了。但是訊息靈通的人。知道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書勸進。

一是武昌城之中,就變得熱鬧起來。不論文武內外大員,都一封接著一封上書勸進。張軒讓張質專門傳令,不許因此耽擱正式工作,而張軒自己卻選擇了留中不發。

這已經是一種非常明確的態度了。

而這個時候,郭之奇已經水陸並用,甚至冒險出沒戰區,來到了廣信府。準備取道浙江入海,去福建泉州見鄭成功。來到廣信府之後,才發現廣信府大戰在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