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末求生記> 第三十七章 方以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七章 方以智 (2 / 2)

張軒決定信自己的弟子,也就是他培養出來的一批能夠測繪地圖的人手。

這一批人手張軒從汝寧就開始培養,但是而今人數還是不是太多,一來是張軒在測繪上的知識,本來就不是太多的,他本來就不是學這個的。二來,他也沒有時間細細教授他們。

故而以張軒對他們的觀察,他們大多都是半吊子。測繪一些軍事地圖,還可以,但是這種地圖卻有些不行了。

畢竟這個時代的軍事地圖也是相當簡陋的,他們大多時候目測一下,誤差不要太大,就可以了。

但是而今卻是為百姓測量土地。對百姓來說,土地是再重要不過了。為了田埂挪一下,兩邊都能打出人命來。這要是誤差大了。張軒恐怕弄出兩種事情,一種是下面民憤太大,弄出民變來。第二種,就是想弄清楚太難,下面的會聯合在一起,弄得大差不差。

張軒倒不是一定要嚴苛到極點,而是擔心,這邊松一線,後面就松上一里了。

所以這主持丈量土地的官員就太重要了。

首先這個人要能解決技術難題。在數學上一定要是學霸級別的。最少數學上要比張軒好。其次也要有威望,能做事,並不能是簡簡單單的書呆子。

故而張軒準備丈量田畝的時候,就為這個人選頭疼。見張質有了人選,立即問道:“卻不知道是何人?”

張質說道:“桐城方密之。”隨即張質就細細說起這個方密之。道:“方以智乃是桐城世家子弟,崇禎十三進庶吉士,闖王陷京師,欲使方以智降。方密之,誓死不降。闖王嚴厲逼供,以至於方密之腳踝見骨,待東虜南下,方密之才趁亂南歸,本想投奔弘光,以道路不通,隱居鄉里,而今見本朝見基,這才願意出仕。”

張質所言有不盡不實之處。

首先一點,方以智並不是見夏朝立國才出仕,而是方家過不下去了,方以智不得不出面想辦法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張軒與清軍的決戰,就在安慶,數十萬人在安慶作戰,為安慶地面上造成了深重的災難,這種災難不僅僅禍及小民,連地面上計程車紳大族也受不了了。方以智本來隱居家中,本想以此終老。

但是一場大戰打下來。

方家有人被東虜殺死,而家底也被夏朝打了白條。說是能抵賦稅。但是凡是與官府打交道的人都知道,這種白條最能兌現了。方家在明朝是世代官宦,但是在夏朝卻沒有幾個能說上話的人,更不要錢謙益這些人與方以智交好的人,全部進去了。

方以智只能想辦法謀一個官身。

不管張軒怎麼打擊地方豪強,但是有一個官身在的家庭,在地方上一定會被官府照顧的。

方以智前明進士的身份在夏朝還是很值值錢的。他以這個身份走走門路,弄一個知縣知府的官身並不難,卻不想被張質一眼看到了。張質雖然比方以智差了一科。但是對這個風雲人物,卻是知道的。

立即召見方以智,與方以智交談一番。立即確定了方以智作為清丈田畝的官員。

張軒對方以智有一些印象,但是具體的情況卻不大瞭解了。說道:“這方以智有何能?讓大兄如此推薦?”

張質說道:“方以智乃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從小家學淵源。對經史子集都有見解。”張質目光看向張軒,卻見張軒有些不以為然,他跟著張軒時間長了,也知道張軒對所謂的經史子集並不是太在乎的。於是乎說道:“方以智與西人交好,在北京時有《物理小識》可見其博學。”一邊說,一邊請下面的將一本書呈了上來。

張軒開啟一看,就見裡面都是先是分類,然後一條一條的知識點,很不成體系。不能說是大書,說為小識的確不錯。但是其中有一些東西,讓張軒心中大為歡喜。

《物理小識》最開始就是天類,張軒沒有翻幾頁,就看到了地圓說,還有黃道赤道等說明,雖然很多說法,與後世地理書上,有些出入,但是更多是遣詞造句上的不同。

僅僅這一點,接可以稱做真知灼見。僅僅看到這一點,張軒就不用再看了。這個方以智,他一定會見的。他甚至有心將方以智定為未來的學術正宗。因為張軒知道,治國之道,張軒後世那一套不可能直接拿來用,必須本土化的改造。張軒的學說並不足以讓他做到這一點。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