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磊目光一動,似乎發現了什麼,說道:“國公您的意思是,這些紅夷大炮不能及近。”
“對。”張軒說道。
這僅僅是張軒猜測,他在這裡站了一兩刻鐘了,看著夏軍漫山遍野的衝了過去。
他發現了城頭之上,很少用紅夷大炮對下面轟擊,多用小炮。反而多用紅夷大炮轟擊城牆。
將城頭上計程車卒壓制的抬不起頭來。
兩處火力有明顯的差距。
張軒估計是因為紅夷大炮的角度問題。
紅夷大炮很重的。最少千斤之上。
一般有炮車,炮鋤等一系列的輔佐東西固定。因為是前膛炮,火藥,炮彈都要從炮口塞進去。
所以炮口必須有傾斜角度,這個角度是向上的,決計不是向下的。
而且這些紅夷大炮安置在這裡,就是為了轟擊城牆。所以臨近山腳下的距離,反而成為了死角。
當然了,如果距離太近的話,會遇到小型火炮的轟擊,這些火炮射程威力比不上紅夷大炮的。
但是數量之上,卻是足夠多了。
而張軒繼續前進,卻是位於小型火炮與紅夷大炮火力間隙之中。
當然僅僅是揣測而已。
戰場之上,很多東西都是單方面的揣測,根本沒有其他途徑的情報的印證。
僅僅是自己的判斷。
張軒的判斷對於不對,暫且不說,不過張軒前移大旗的勇氣,還是激勵了夏軍計程車氣。
只是士氣是一回事。但是能打下來又是另一回事了。
峴山不好攻。
應該說,一座很多山寨都不好攻。
吳三桂手握精兵,與峴山糾纏了好長時間,才趁著夜裡突擊山上,才算是拿了下來。
而今峴山的情況,火力更強更猛。上面不僅僅有當初夏軍駐守山頭的火炮,已經孔有德增添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