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一個小縣,每一個莊子,都是一支獨立的武裝。如果大軍壓境,這些小勢力,自然服帖。但是大軍在前線,這些勢力就沒有那麼聽話了。
固然有願意為清廷所用的,但是清廷本身的名聲也不好。更有人願意在清軍的後勤上撈上一筆。
張軒雖然率領大軍離開了大洪山,進入大洪山以北,桐柏山以南,大片平原地帶。
但是夏軍全軍的訊息,依舊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張軒手中。
他首先看到的就是,尚可喜退兵。
尚可喜退兵,對張軒來說並不是一個好訊息。畢竟尚可喜退兵之後,大隊人馬就要轉移到棗陽方向了。
到時候張軒所部在人數之上反而落於下風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張軒思量想去,立即命令楊承祖渡過漢水,重建樊城。
重建樊城,是恢復襄陽城的雙城結構。這一次是阿濟格避實就虛,攻克棗陽。如果清軍要死磕襄陽城的話,單單憑藉一條漢水,恐怕擋不住清軍。
今後襄陽恐怕是南北交鋒的要害所在。
張軒自然想要加固了。
至於這裡,張軒覺得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他北上的目的,不就是牽制住清軍,不許清軍東進。
固然阿濟格如果
撇開張軒,大隊人馬突擊隨州,然後轉向德安,幾日之內,就能飲馬長江。
但是孤軍深入之勢太過明顯了。只要在張軒在棗陽南側一日,阿濟格就是進入容易,出來不容易。
不拔掉這一根釘子,阿濟格不敢東進。
只要拖住清軍,憑藉夏軍在後勤上的優勢,以拖待變。
張軒總體戰略從來沒有改變過。
數日的時光非常平靜,平靜到除卻雙方斥候之外,幾乎沒有什麼人交戰過。
夏軍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情,第一就是行軍,第二就是建立營寨,第三就是轉運物資。
不過,這樣情況僅僅是暫時休戰而已。畢然長久不了。
很快張軒就等到了他想等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