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馬士英。
馬士英心知肚明,知道是為了什麼?
為了勸進之功。
勸進之功,登基之後,是一定要賞賜的。而且福王這一次來武昌,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不用多說了。何騰蛟這麼急就是為了搶勸進首功。
當然了,不是何騰蛟著急,而是湖廣的官員著急。
新皇這一次過來,帶了不少人手,比如馬士英,丁楚魁,沈廷揚等人。這恐怕都是要重用的,他們再不積極表現,到時候恐怕都會被排擠了。
其實新皇人選,湖廣這邊也在選,就是永明王,也就是後來的永曆皇帝,不過,他現在在廣西,一時間到了不了武昌,而福王又比永明王名正言順,大家最後妥協了。
如果福王來得再遲一兩個月,到時候情況如何,就不好說了。
“三辭三讓。”馬士英低聲在福王身邊說道。
福王頓時鬆了一口氣,說道:“寡人無德,皇兄駕崩,五內俱焚,豈敢有窺大寶。”
一番禮節之後,福王等人住進了故楚王宮。安頓下來不用多說。
福王心中惶恐,連忙將馬士英召進來,問道:“馬先生,我等如何?”
馬士英說道:“殿下請放心,三五日之後,殿下就是大明新主,惟願殿下能力挽狂瀾,為大明再開乾坤。”
“如果有那一日,孤王決計忘不了馬先生的。”福王說道。
馬士英心中微微歡喜,這一路上福王是一個什麼人,馬士英已經品出來了,不過一富貴閒人而已。但是這樣對馬士英來說未必不好,福王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又對馬士英言聽計從。
馬士英未必不能大權獨攬。
力挽狂瀾之心,福王或許沒有,但是馬士英卻是有的。
馬士英安撫了福王之後,隨即離開皇宮,他要見一個人,一個很重要的人,就是左良玉。
如今朝廷大事,是繞不過左良玉的。
馬士英匆匆而來,匆匆而去。
左良玉送走了馬士英之後,將自己的兒子左夢庚,與謀士黃澍一併叫過來商議。
黃澍雖然是左良玉的監軍,但是局勢發展到這個地步,黃澍也不得不為自己謀出路了,他的出路也不多,依附左良玉就是辦法之一。
“大人,瑤草先生為大人許下什麼承諾?”黃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