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聽了,心中默默點頭。
細細想來,朝廷與左良玉之間,彼此相互掣肘。如今朝廷沒有了,左良玉頭上去了一個太上皇,反而放開手腳了。一些文官根本不放在左良玉的心上,一旦左良玉整合了殘餘明軍的實力,一個橫跨江西湖廣大軍閥就出現了。
說不定左良玉還能整合兩廣,一旦他成功了。對曹營來說,就是一個極大的壞訊息。
雖然張軒並不覺得左良玉有這個本事,但是歷史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張軒又怎麼看斷定一定不行啊?
張軒在心中默默思考,聽羅汝才繼續說道。
“你提出大規模裝備火銃,固然不錯,但是也需要時間了,最少四五個月的時間,大軍是動不了的。”羅汝才說道:“但是如此坐失良機,也不是辦法。”
“爹的意思是?”張軒已經想到了不少事情了。
“我的意思是,先下手為強,縱然大軍不可輕出,也不能放任官軍修整,長江上我軍不站優勢,故而沿著長江西進,不是一個好注意,我先偏師為先鋒,另外開闢一個戰場。”
“可是進攻江西?”張軒說道。
“正是,你意下如何?”羅汝才說道。
羅汝才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他想在曹營主力發動之前,先派張軒進攻左良玉,進攻路線,就是由金華向西,進入廣信府,另開一面戰場。
張軒細細思量一下。
覺得不錯,雖然現在曹營大軍不能動,但是張軒覺得自己一部,還是畢竟有戰鬥力,雖然疲憊一些,張軒汝寧軍,徐州軍,再加上楊繩祖一部,金華軍一個營,還是有戰鬥力的。
而且更讓張軒不想放棄的是,官軍的虛弱。
張軒從崇禎十四年穿越過來之後,整個戰場的趨勢是越打越大。
之前,官軍十幾萬就是大軍了,而今闖營與曹營都是幾十萬大軍還不夠用了,清廷入關之前,總兵力也不過是二十二萬而已。左良玉也是這樣的情況,在朱仙鎮大敗之後,他僅僅剩下萬餘士卒,隨即擴大到八十萬。
但是他那八十萬是一個什麼貨色,左良玉自己不知道。
非修整好一段時間,才敢與張獻忠打。
而如今,曹營兵力不足,左良玉兵力就足嗎?
如果不是長江的控制權在官軍手裡面,左良玉據上游之勢,隨時都可以威脅南京,羅汝才不得不在南京,蕪湖一帶囤積了大量的兵力。甚至不敢進軍
的另一個原因,恐怕也是水師力有未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