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固守,騎兵機動,這個防禦體系,絕非官軍可以輕易攻破的。
但是騎兵全部被抽調走之後,張軒也防著城中官軍給他一個突然出擊,於是轉攻為首,將數萬勞力都派上用長,做什麼。做長圍。
畢竟張軒可是吃夠長圍的苦。
而且張軒事先也有準備。
鳳陽內城在鳳陽城偏南的位置之上,張軒決定直接將長圍與南邊城牆連在一起,也就是在內城外面在套一層城牆。這城牆不需要多高,還與張軒三座大營給連線起來。
真正需要的修建的地方並不是太多,大多都是張素在操辦,張軒不過是驗收一下而已。
“大人。”張素說道:“我們的糧食消耗太大了一些,再這樣下去,支撐不了兩個月了。”
張軒並沒有多吃驚,說道:“不要擔心,這一場戰事,恐怕就在這幾天了,勝負就知道了,不管是勝是負,我們都不用在這鳳陽城下了。”
黃得功一動,張軒就知道佈局將近半年的大戰,就在這數日之內,見個分曉,糧食儲備無須那麼多了。兩個月就足夠了。到了江南,有得是糧食。勝負要比那一點點糧食重要的多。
“是。”張素說道。
“無須剋扣百姓口糧。”張軒嘆道:“就當賑濟吧。這裡的百姓太苦了。”
鳳陽歌之中,有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到有九年荒。有人說是汙衊,是清朝汙衊明代,張軒這一段時間在鳳陽,細細檢視當地資料,發現一個問題,如果單單看時間之上,這一句話,倒也不是錯的。
不過,不是因為出了朱皇帝太如此,而是出了大運河才如此。
宋時,黃河奪淮入海,剛剛開始那一段時間還行,但是黃河之中多泥沙,抬高了淮河下游的河道。淮河水就入不了海了,於是乎就有了洪澤湖。
真正開始有害的時候,就已經進入明朝之後了。
有人說了,黃河奪淮,為什麼說是大運河的事情。
因為大運河將這個情況加深了。
本來是淮河水已經衝出一個洪澤湖了,還不想辦法引水入海,但是不行,因為要保障大運河,不管是清還是明,治理淮河的第一要務,就是保障漕運。甚至到了,在咸豐年間,漕運不足用之後,清朝就放棄了治水方略,決定任水自流。
可見一斑。
黃河一段河道就是大運河的河道。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