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都已經習慣了。
“將軍。”曹宗瑜說道:“鄧和的意思未必不行。大軍迅速北上,先破王漢,再接應袁將軍,在馬士英來糾纏在永城的時候,接袁將軍南下,想來馬士英忌憚闖王,不會猛追,基本追過來了,在汝寧打這一仗,也好過在歸德打。但是其中有幾個問題。”
“第一,馬士英進行到了什麼程度了。我們基本現在出兵,到達歸德府境內,也需要數日。會不會出現,我們到了那邊,永城的戰事已經結束了。我們救不了袁將軍,反而將這給陷進去了。”
“第二,闖王如今在湖廣攻城略地,好生痛快,馬士英會不會已經接到督促西進的聖旨,會不會馬士英攻永城,夏邑,只是西進的前奏,最後他掃清障礙之後,一定會提兵西進,攻闖王之背,解決湖廣之困。如此一來就不是袁將軍部,與我部能夠解決的了。”
張軒所思所想的就是這個了。
馬士英手中四五萬兵馬,已經算明軍的一支主力了,之前沒有注意到,但是現在張軒看有數萬精銳官軍在東邊,心中總是不踏實。
以崇禎的性格,手中有兵,豈能不用啊?
在張軒想來馬士英的進軍路線,不僅僅是夏邑,永城,如果他要南下的話,汝寧豈不是首當其衝嗎?
“曹兄,現在的回去,你覺得該怎麼辦?”張軒說道。
曹宗瑜說道:“向襄陽請援兵。”
“說的好生輕巧。”張軒心中暗道。
不過,張軒也能明白曹宗瑜的思路,現在局面,對付馬士英根本不是張軒一部能夠辦成的事情。強行將這個事情扛起來,先不說張軒能不能扛起來。單單說有什麼好處?
老大是用來幹什麼的?不就是求援的時候用的。袁時中再怎麼說也是李自成親口封的歸德節度使。
現在袁時中有難,向李自成求援,豈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張軒卻知道,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在襄陽很多事情的苗頭早已經有了。比如說革左五營,被分開了。
老回回征戰在南,賀一龍襄陽,但是其他各首領天南地北的。而羅汝才也被按了一個進攻鄖陽的任務。
這個活一看就不對勁,誰都知道,闖營長於攻,曹營長於戰,而鄖陽是一個什麼地方?那是在大山深處,定然是攻山戰,曹營根本不合適做這個。
而且襄陽方面也在迅速的官僚化。
在這裡官僚化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畢竟之前的闖營,不過是一個草臺
班子,連官僚也算不上,而今襄陽方面已經像模像樣的給張軒下過好幾道公文了,比如之前的,免稅三年的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