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一片死寂。
倘若楚崑崙真的修成了散仙之境,豈不是千年來第一人,足以比肩諸子百家,西方先賢,成為震古爍今的大人物?
這時候,網路上鋪天蓋地都是對這件事的議論。
有支援楚崑崙的,說他是華夏人傑,蓋世英雄,要報當年八國聯軍侵華之仇。
但也有不少磚家認為,楚崑崙的行為太過放肆,完全是自私自利的匹夫之勇,有可能導致戰爭爆發,將華夏拖入戰爭泥潭。
從金林鳳凰臺之夜起,就有無數人激動得無法入睡。哪怕國家再如何封鎖訊息,他們還是透過各種手段去獲得事件的最新進展。
楚崑崙到英國了!
楚崑崙降臨諾曼底!
楚崑崙到比利時了!
一個個訊息傳來,令他們激動萬分。
一方面,他們不敢相信人類的力量能達到這樣的地步,另一方面卻又覺得楚一單挑歐洲諸國太震撼了,自從現代文明誕生,火器取代了冷兵器,個人的力量何曾如此輝煌過。
“楚崑崙是要一個人挑釁整個歐洲嗎?!”
“太牛逼了,這是向西方叫板啊。”
“唉,事態已經向著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了,楚崑崙再這樣下去,是要踏平整個歐洲嗎?”
有人苦笑道。
而此時,國際社會已經炸開了鍋,以英法德為首的歐洲聯合起來向華夏施壓,紛紛叫囂著要制裁楚崑崙,並需要鉅額賠償。
華國政府遲遲未作出正面回應,很多知情人透露,針對這次的事件,上層的大人物都有不同的看法。
這一天,一個重磅新聞出現。
歐洲各國要求召開聯合國大會,公審楚崑崙。
西方沸騰!
無數人歡欣鼓舞。
“這是自二戰以來,歐洲第一次表現得如此團結。”
有人半開玩笑道。
“楚崑崙死定了,這是全世界要審判他啊。”
“個人的力量再怎麼強大,又怎能與世界對抗呢。”
這一天,瑞士日內瓦,聯合國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