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
張翠蓮發現自從開了個這個店之後。總有一些人想要趁機上門沾點好處。她一律黑臉不同意。只說大老闆不是自己。而且開業之前就已經達成共識。不允許給自己家的親戚朋友開綠燈。
閒暇之際她就開始四處看房子。這個年代買房子很便宜的。當然是按照後世的房地產居高不下來說的。張翠蓮記得顧致秋在1999年買的那套678平米的房子。一平米才800。一套房子不足六萬塊錢。這其中的取暖費單位還負責報銷。這簡直太便宜了。
那是在六年後的房價。現在買還會再便宜一點。而且沒有所謂的學區房。只有小區建設的好壞與是否在商業區。
張翠蓮看上了一處房子。地理位置還可以是重點學區房的範圍內。康康上學倒是不需要那麼多的學區房。誰知道那個時候家裡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萬一可以上一個雙語學校。那這些也就沒用了。不過地腳好將來賣出去也容易。老百姓買房子要麼就是孩子結婚要麼就是孩子上學。
張翠蓮看見這個新的小區挨著鍋爐房不遠。供暖問題肯定會不錯的。現在還沒有地熱。所有的暖氣片還是最原始的鐵片子。房屋結構也是最普通的一室兩廳設計。一點毛病都沒的說。
一棟樓八層。三樓四樓價格一樣。一樓八樓價格一樣。二樓六樓七樓一個價。張翠蓮來得晚。三樓四樓都有人定過了。
她想要買二樓的房子。董麗華看了看說是不喜歡解構。去了旁邊的一處居然看上了一套五樓的房子。一進門就是個客廳。客廳右側有一個門。穿過去走廊正對面就是廚房跟諾大的餐廳。走廊的盡頭有三個房間。兩邊是臥室中間是洗手間。
張翠蓮覺得樓層太高。不適合兩個老人住。如果一樓二樓還不錯。只能先說看一看將地址記在小本子上再說。
二人走啊走。走到修車廠後面臨湖的平房區。張翠蓮心裡感慨這邊將來就是高檔別墅區。現在看著挺荒涼的。
心頭靈機一動。要不然買一套平房擱在這裡。這個念頭還沒起。董麗華就激動的拉著張翠蓮一路小跑。
原來看見有一家窗戶上貼著紙。上面寫著賣房兩個字。董麗華過去一問。出來一個老太太笑著給介紹。原來老兩口要跟著孩子去南方。這裡的房子就不需要了。
只等著賣了房子就走啦。再也不回來啦。看著老太太喜氣洋洋的模樣。就知道她的孩子一定很孝順。
董麗華進屋轉悠了一下。老太太走過來笑道:“這房子也不老。是我兒子單位給分的。原來分了五十多平。我們添了點錢買的這套八十多平的房子。圖的就是門口這個菜園子。可以種菜呢。你看多方便。”
董麗華隨著老太太進了廚房裡邊的陽臺。果然看見老太太有一片小菜地。鬱鬱蔥蔥的長得可好了。當下就喜歡上了。
趕巧了隔壁人家也出來了。看著董麗華跟張翠蓮臉的打扮就知道是看房子的。一臉羨慕的說道:“呂嬸。你看你在窗戶上貼著紙就有人來看房子。我這屋全衝北。誰來也看不著啊。”
老太太笑眯眯的對她說道:“來看我的房。不就是看你的房了麼。咱倆貼一個就行。看上誰的算誰的。”
原來這個鄰居也是老太太兒子的同事。兩個人都是被調到了南方工作去了。那邊發展好。想要舉家搬遷。
張翠蓮想要一口氣把這兩套房子都買了。問題是手裡沒有那麼多錢啊。
老太太的房子比較好。南北朝向都有開著窗戶就覺得通透。董麗華也覺得不錯。主要是菜園子收拾的太好了。
回到家跟謝軍一說。謝軍過來看了一眼點點頭同意了。張翠蓮當下掏出了四萬塊錢。辦理了過戶手續買了這套房子。
房子是二手的不用太費心裝修。只要重新收拾一下就很好。這個年代還沒有流行起塑窗。房子的棚頂做得是石膏。整個屋子都是黃色系軟包裝修過的。雖然張翠蓮看著土氣。但董麗華看著卻是新穎得很。
收拾了兩天將所有的傢俱都搬了出去。張翠蓮一樣不留哪怕董麗華覺得人家這個桌子不錯人家那把椅子也很好看。
重新颳了大白粉飾一新之後。張翠蓮買了兩套床搬了進去。買沙傳送茶几。買電視櫃送凳子。買了餐桌椅子基本上就齊活了。
自己是家電的總代理。冰箱電視洗衣機電風扇一股腦的送了進來。再去裁剪窗簾。做兩套新被子。董麗華把出租房裡的傢什一收拾。不要的丟掉好用的搬走。
八月份的時候。新家搬完了請了顧家三口跟付鑫兩口子過來燎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