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真相
張翠蓮扛著鋤頭騎著腳踏車,趕往村南頭二里地之外的田裡面。停下腳踏車,放下鋤頭她開始鋤草。
要說她親生父母過得不好,還真是有自己的原因。又懶又饞又摳門又膽小外家嫉妒心極強。當年分家的時候可是非常公平的,爸媽得到了實惠又不用贍養老人按理來說應該過的更好。
可惜兩口子沒正事兒,伺候菜園子種點苞米就不覺得了不起了。哪能跟大伯家一樣,又是養家畜又是打零工的。
在這裡,十月底就開始下雪一直下到第二年的四月中旬。一年將近半年的時間都是冬天,種地才能用多少時間?
秋收之後,大伯就會去進城打零工。家裡面大伯孃在家裡面又是養兔子又是養雞養鴨養豬。到年底,賣兔子、賣大肥豬一樣掙錢。兩口子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沒過幾年就翻蓋了磚瓦房。
就在隔壁張廣福兩口子那個嫉妒啊,那個酸啊!最終兩口子每每看著外人提起這件事兒,都是口徑一致的撇嘴:“那有什麼,老太太要是給我看孩子做飯老爺子給我下地幹活我也能蓋房子!”
張翠蓮以前沒感覺,現在想想真是咎由自取。有的人就抱怨政策不好,抱怨別人運氣比自己強。可沒想過一丁點都不努力,命運能給你帶來多少精彩。
秋收之後,張廣福兩口子就閒下來了。偶爾有點忙碌的事情,無非就是鄰居誰加需要乾點零活。搭個土炕,接親之類的人情活兒。不過就是混兩頓好吃好喝,張廣福也就知足了。
張翠蓮以前扛著鋤頭就覺得委屈,找不到方法只能混時間。心裡年紀已經42歲的她,如今幹活麻利極了。迅速的將地裡的草鏟完,才有功夫想想以後的事兒。
“8月中旬就能來通知書,他們是不會有錢給我讀書的。總得把錢賺回來!”張翠蓮坐在地上邊歇著邊計算著需要多少錢。
她記得當年學費是20塊錢一年,教材費是15塊錢。同學說住宿費不花錢,一個月生活費差不多十塊錢。其他的還好說,起碼要在開學前把學費跟頭一個月的生活費賺夠了。
張翠蓮撓撓頭,這個時候去打工也不知道能幹什麼。人家都招長期的,要想掙錢少不得就得撒謊了。
休歇一會兒,張翠蓮想著回家洗個澡。就趕緊騎上腳踏車,快速的往家趕。
張家後面有一個小道,平時幾乎沒什麼人走動。張翠蓮今天回來的早,從大道下來就推著車子一點一點的往家走。
剛路過大伯家就從他們家的後窗戶那裡聽見了親媽與大伯孃的對話聲。本來張翠蓮根本就不在意,卻沒想到聽見她們再說自己養父母的事情。不由的停住車,慢慢的靠近後窗聽個仔細。
只聽見大伯孃說道:“翠蓮上大學,要是考上了你們能拿得起學費麼?”
張媽嗤笑一聲,好像聽見了什麼天方夜譚一樣:“她?她能考上,老母豬都能上樹了。今天早上還以為沒考好跟我甩臉子呢!”
大伯孃根本就不信:“她跟你甩臉子,你可拉倒吧。說出去誰信啊,她多怕你啊!”
張媽冷笑:“你還別不信,人家脾氣大著呢。哼,也虧了謝軍供了她這麼多年。考不上,白扯!”
大伯孃又道:“哎呀你說這個謝軍也真行啊,都這麼多年了還往你家裡寄錢呢?張翠蓮都不跟她親近,也不去看他,他咋還能給她寄錢呢?”
張翠蓮驚呆了,她不知道這些年養父一直在給她寄錢。怪不得她爸媽那麼摳,卻能供她一個女孩子上學到高中。
“願意給就給唄,一個月五塊錢不要白不要。你算算她回來六年了,一年給張翠蓮60塊錢。我幹啥不要啊,我傻啊!”張媽得意的話說出口,張翠蓮有種天旋地轉的感覺。
她養父每年給她寄60塊錢用來做學費,六年下來就是360塊錢。這麼大一筆錢,她的親生父母卻從來沒有告訴過她。直到她死了,也不知道她當年上學的錢是謝軍給她的。
一個月五塊錢,這是多麼大的一筆費用。在這樣一個收入不高的東北小城裡,五塊錢是多麼大的一筆支出啊。她一個月也不吃一根冰棒,不買一件新衣服。作業本才幾分錢一本,一學期也用不了五塊錢啊。
再說了她從養父母家裡回來,憑什麼要收養父的錢?父母究竟把她的錢弄哪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