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名士為凰> 第139章 朝堂對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9章 朝堂對決 (1 / 2)

看到謝安石匆匆往臺城而去,顧鈺眉心微蹙,亦若有所思起來。

而謝安石的迴歸令得原本氣氛緊張鴉雀無聲的朝堂頓時變得譁然熱鬧起來,群臣激動振奮,天子更似得了救星一般,立即抬手下令道:“快快由請謝御史進殿!”

此次朝廷徵召委以謝安的官職正是御史中丞。

謝安早年屢次為朝廷徵召而未能到任,朝廷也一直頗為擔憂,生怕其會入西府為桓溫所利用,此刻聽聞他竟親自到臺城來朝見天子,眾大臣的心中不覺鬆了一口氣。

畢竟適才郗嘉賓所奏的五道表章除去為沈氏黔郎解除刑家之後不得為官的禁錮外,都太過令人悚然吃驚,解除庾懌之職,請庾太后還政於天子,這些都還不是最讓人吃驚的,最令人害怕吃驚的是最後一道表章,桓溫竟然以“洛陽本為國朝故土,理應回都修復園陵”為由,請求朝廷遷都於洛陽。

提及洛陽,永嘉之亂的慘烈之象頓時就浮現在了眾人的面前,以王夷甫為首的數千名士被俘,王公士民三萬餘人死於羯胡匈奴兵的鐵騎之下,年幼的懷帝落入胡人之手後,甚至被當牛馬一般的驅趕玩樂,受盡屈辱。

如今胡羯石氏雖亡於天王冉閔之手,洛陽也是一座空城,但前有苻秦,後有鮮卑慕容氏,若真遷都洛陽,無長江天險,那便是直接與苻秦和慕容氏交鋒,到時候,整個晉室朝廷就只能依附兵力十足的桓溫而生存,桓溫再言封王爵加九錫甚至是行伊霍之舉便無人再能阻攔。

是故,整個朝堂之上都是死氣沉沉,對桓溫又是敬畏又是害怕不敢言。

既然謝安石為名士之首,又被世人譽有“天下蒼生望謝安”的美稱,這種得罪桓氏的擔子就由你陳郡謝氏來背好了。

於是,很快便有人道:“謝御史來得正好,適才郗嘉賓上奏桓大司馬六道表章,最後一道請求朝廷遷都洛陽,不知謝御史對此有何看法?”

御史中丞本就是言官,有糾察百僚之職,這便是要謝安石直言上諫了!

謝安素有“性情雅和,奔馬迎面而面不改色”之稱,此時也只微微笑了一笑,竟對郗嘉賓道:“桓大司馬想來只是與大家開個玩笑罷了,如今燕名將慕容恪攻洛陽心急,桓大司馬也已遣我兄謝萬石上任豫州,欲救洛陽,戰事未定,此時言遷都未免言之過早,何況令朝廷與眾世家再次舉家遷移未免勞師動眾,而至人心不穩,此時遷都並非明智之舉!”

郗嘉賓聞言也沒有大變臉色,而是如謝安一般從容含笑道:“安石公此言,莫不是已斷定了謝刺史萬石公必會兵敗洛陽?”

此言一出,眾人大驚。

謝安卻仍舊面不改色,回道:“郗參軍言重了,在下並無通天之能,何敢斷定戰事成敗,只是天下未定,洛陽時刻面臨苻秦與鮮卑慕容氏的襲擊,若將我大晉朝廷置於洛陽,豈不是置身於水火,時刻面臨覆國之危?

大司馬既心繫家國,何不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先廓清河洛,再言遷都事議?”

所謂的廓清河洛便是要桓溫先收復中原,經營河洛,平定苻秦與鮮卑慕容氏了,可秦有王猛,燕更有戰神慕容恪與慕容垂,桓溫也不是沒有與他們交鋒過,正因為收復中原並非容易之事,沒個十年八載絕無可能,而桓溫又年事已高,這才急於謀劃篡位之舉。

此次言遷都也不過是桓溫對朝廷的一次試探,抑或是在眾世家面前樹立威信。

現在被謝安石這麼一說,眾大臣們便壯大了勇氣,紛紛附議。

天子也猛然坐直了身體,言道:“不錯,謝御史言之有理,天下未定,遷都之事容後再議!”

郗嘉賓再不敢言。

天子又和顏悅色,看向謝安道:“謝御史肯回健康任職,孤心甚悅,不知謝御史今日入臺城,可是有其他事要奏?”

謝安立即便肅整容色,答道:“陛下,臣確有一事啟奏,乃是臣家族之私事,臣懇請天子,為臣之侄兒謝玄與顧家十一娘顧鈺賜婚!”

天子猛然一驚,幾欲站起身來,朝堂之上也是譁然大作,議論之聲嗡嗡作響。

顧十一娘之才名遍傳健康,這已是眾所周知之事,但其生母乃刑家之後,本人乃庶女的身份卻也是不可改變之事實,若說桓溫為其庶子求娶為正妻倒也說得過去,桓氏原也是兵戶之家,桓溫本人就極其寵愛庶子,並不重嫡庶之分,

可陳郡謝氏不一樣,謝家自東漢起便以儒學起家,乃是實實在在的清望名門,一向注重聲望門第,怎麼連謝安石也犯起糊塗來了,竟為謝家最俱才能的嫡子求娶一庶女為正妻?

天子也似不敢相信,便再問了一聲:“謝御史剛才說什麼,為侄兒謝玄與顧家十一娘賜婚?”

謝安石神色不動,依舊從容果斷的道了聲:“是!”

“謝御史是否知道顧十一娘之身份?”天子還是不願相信的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