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了那句話,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原來只有幾百人的時候,姜勤可以肆無忌憚的兌換出各式各樣的裝備來殺小鬼子。
如今他可是足足擁有一萬多人的隊伍,別的不說,光是一萬多人每天訓練打出去的子彈都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這還不算上一萬多人每天吃的糧食以及槍械的磨損,把這些全部算起來他目前擁有的功德點數只能說勉強夠用。
姜勤的規劃中,旅下轄八個營,每個營下轄三個連,每個連下轄三個排,每個排下轄三個班,每個班下轄九人,又分為三個戰鬥小組,分別由班長、副班長和戰鬥骨幹負責戰鬥小組。
這樣的編制不僅指揮靈活,而且也更方便進行拆分組合,就比如殲滅渡邊大隊一戰,各旅都均出現了不小的傷亡。
姜勤打算先將周衛國的第2旅作為試點單位,因此優先從第1旅和第3旅中抽調兵員進行了補充,而這些補充進來計程車兵直接填充空缺的編制又能繼續作戰。
至於武器方面,姜勤把之前使用的武器裝備全部進行了回收,就放在系統倉庫裡。
這些德械的武器裝備放在這個時代的任何一支軍隊中,足以讓各個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搶破腦袋。
但姜勤認為這些武器裝備不過是一個替代品。
拿一個班來說,班長、副班長、戰鬥骨幹配備1支56式衝鋒槍,其他人配備56式半自動步槍,除此之外,每個班還裝備1挺56式輕機槍。
班組的火力配置上足以媲美沒有換裝前的一個排。
在每個排裡姜勤增加了一支85式狙擊步槍,交給槍法精準的神射手使用,專門對付小鬼子的指揮官、機槍手和擲彈筒射手。
到了連一級,裝備6具鐵拳火箭筒,專門用於對付小鬼子的裝甲車和坦克。
至於營一級,裝備6具60毫米迫擊炮。
最後是旅一級,裝備美洲豹重型裝甲車52輛,t34坦克25輛,克虜伯105毫米榴彈炮12門(牽引卡車12輛),高射機槍12挺(牽引卡車12輛),運輸卡車120輛。
可以說三個旅的武器裝備價格加在一起,都還不足這200多輛各型號車輛一半的價格。
看著倉庫裡堆積如山的武器裝備,姜勤又犯難了。
第2旅中會開車的不足十分之一,不過想要培養一個將卡車開動起來計程車兵最多一個星期就能培訓出來。
但想要培養足夠的裝甲車、坦克駕駛員可不是靠短期的培訓能夠做到的。
因此這些裝甲車和坦克的駕駛員只有由自己來親自培養。
姜勤將輕武器裝備兌換出來,三個旅同時進行換裝,到了晚上才全部完成。
第1旅和第3旅的訓練由楊瑞符和呂大成負責,而第2旅的訓練則是由姜勤親自監督進行。
想要組建一支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合成化軍隊,不僅僅靠裝備這麼簡單。
第2旅作為樣板部隊,未來合成化能走到哪個地步就看第2旅的訓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