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進攻在空軍支援到達的同一時間,也快速展開。
112輛t34坦克封鎖了連雲港周圍,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風的鋼鐵洪流。
坦克炮塔上,75毫米坦克炮像是一個秀肌肉的猛男,粗大的炮管對著外圍殘留的日軍進行著單方面的屠殺。
那幾門可憐的反坦克炮,還來不及裝填炮彈,就硬扛了四發75毫米坦克炮。
轟隆隆!
爆炸的氣浪直接將躲在陣地裡的小鬼子轟上了天,無數炮彈的碎片將畜生們撕扯成一團血霧。
外圍陣地對於坦克這種重型機械來說,形同虛設。
就好像當年鬼子靠著一支機械化部隊,在晉西北一路平推。
沒有有效的反坦克、反裝甲武器,純步兵部隊遇見機械化部隊就是單方面的碾壓。
往往要付出一個排甚至一個連,才有可能炸燬一輛日軍的豆丁坦克。
這個時代,華國戰場上日軍對坦克、裝甲車的定位就是一個移動的碉堡,炮塔上的機炮進行火力壓制,跟在重型機械後面的步兵負責保護坦克,步坦協同之下在平原地帶神擋殺神。
坦克車將對步兵產生威脅的火力點敲掉後,步兵搭乘步戰車穿越開闊地帶,直逼連雲港城廓。
剩下的步兵則跟在坦克後面,對城廓進行火力壓制的同時,保護己方坦克,防止鬼子採取極端手段以自爆的形式衝向坦克。
“營長,鬼子抵抗頑強,我們在城門前遭到了鬼子的猛烈抵抗!”
合成化作戰最重要的是資訊互動,戰機稍縱即逝,如果還採用原來的電臺進行資訊互動,勢必會延誤戰機。
而拉電話線對合成旅這種高機動化部隊來說,不光成本很高同時也不實用。
姜勤給合成旅所有官兵配備了大功率的通訊裝置,這些通訊裝置安裝在車輛上。
原本步話機的有效通訊距離為五公里,有了這個大功率的通訊裝置接收訊號,再將訊號傳達給每一名士兵手中的。
以大功率的通訊裝置,將戰場上千絲萬縷的訊號進行互動,從而達成通訊自由。
前線的情況透過步話機傳輸到周衛國這裡。
“還敢抵抗?給老子把那18輛自行榴彈炮和24輛自行迫擊炮戰車拉上去,不用節省炮彈,狠狠地炸!”
窮則戰術穿插,富則火力覆蓋。
合成旅組建的早期,由於大炮用軍用卡車運輸,很多時候難以第一時間抵達戰場進行部署支援。
笨重的大炮還會拉低合成旅的整體速度,所以炮兵支援很少能起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