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認為,火車雖好,但不能建造。”
打斷了嬴政想法的人,叫做周青臣,朝中僕射,就是引發焚書坑儒之議的那個人,不過現在已經不存在焚書坑儒了。
白仲認得他,但不是很熟。
周青臣又說道:“如今的大秦,人口還是太少了,治理北方草原,已經很勉強,如果還修築鐵軌和火車,我們徵集不來那麼多徭役。”
“我看火車,大部分是鋼鐵,鍊鐵、挖礦等,都需要人。”
“另外鋪墊地面,修築通道,挖山開石等,所需的徭役數量很龐大。”
“現在徵發徭役,又會導致田地無人耕種。”
“就算把囚徒、商賈等人,全部集中起來,可能也不夠用。”
他分析說道。
這句話,讓嬴政聽了,眉頭微微一皺。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就這樣體現出來。
火車確實很好用,他們體驗過了,一致給好評,但他們又暫時沒有能力製造,其中的消耗,他們可能承受不起。
馮去疾說道:“臣贊同周僕射所說的,我們大秦,就算有足夠的財力和糧食,也無法修築從咸陽到西方的鐵軌,其中最主要的,還是人手不夠。”
人口的問題,又成了限制大秦發展的主要原因。
按照現在的情況,再有十年,都未必能大規模地修築鐵路。
嬴政嘆道:“此事,以後再議。”
“陛下,其實人口問題,並不成問題。”
白仲看向馮去疾和周青臣等人,問:“如果我能解決人口問題,是不是可以修築鐵路?”
周青臣點頭道:“我們大秦富足、糧多,只要有足夠的人口,還是可以修築。”
“武安君所想的,還是鼓勵生育?這是個長遠之計,不適合現在使用。”
馮去疾微微搖頭道。
“非也!”白仲解釋道,“我的想法,是透過戰爭,俘虜人口,把別國的俘虜,帶回來做我們的奴隸,這些人地位不重要,完全不需要考慮其他問題,也不用給工錢,給他們一口飯吃就夠了,我們大秦不缺糧,這口飯還是給得起。”
眾人頓時安靜下來。
透過戰爭,俘虜別國的人,作為大秦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