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山佈局主要為一殿八垣山下廟。
一殿指高踞靈臺金頂的大雄寶殿。
八垣即天眾垣,龍眾垣、夜叉垣、乾達婆垣、阿修羅垣,迦樓羅垣,緊那羅垣,摩呼羅迦垣合稱。
其中一垣之內,六十廟,八方山下,四百八十廟,鼎峙於周天。
上古時間,曾有人言:本願佛光浚九地,天龍部眾排八垣,靈臺天池,大覺之所更居也。
只是再是風流,終究逃不過雨打風吹,而世間之事,也不外乎潮起潮落,如今單不說山間四百八十廟,就是八垣之內,也只有寥寥幾垣仍舊鼎盛。
“等到定好居所,便該你們考慮到底選擇靈臺哪一眾了。”
一行人離開山間高臺,沿著一條山間蹺徑,往山上走去。
在路過半山腰時,看見一處廟門封閉的寺院,青嚴嘆息一聲,轉過身朝眾人道。
眾人點頭。
於別院選擇靈臺一脈基礎功法前,其實大多人都打探過相應情報,因此並不意外。
林末與青嚴並肩而行。
他還在看著山道旁的那座小廟。
山間多細霧,而竹徑通幽處,寺廟坐落於花木深處。
此時入寺石階爬滿青苔,赤紅的寺門也有許多駁痕,牌匾上‘雞鳴’二字已經模糊不清,明顯久無人居。
據齊孫所說,能搬離總舍,外出開寺者必須成就宗師,還得經過一系列考驗。
因此此處寺院的原主人,最少也是宗師,而荒落至此,下場自然不言而喻。
“走吧。”
青嚴再次輕輕嘆息一聲,引著眾人上山。
林末等人連忙跟上。
繼續行走了約摸一個多時辰,終於來到山腰處的一座極為龐大的寺院。
寺院紅牆黃瓦,掩映于山林之間,背後是高崖,可以望見靈臺群山一望無際的樹海。
粗略一看這座寺廟足足有數十個建築,天王殿、彌陀殿、彌勒殿,佛塔,功德池,前中後院,一應具有。
若是個人寺廟,主人就是傳聞中的真君怕也不稀奇。
畢竟規模太大了。
寺廟正門有黃色枯木製成的牌匾,匾上寫定三個字:烏尤寺。
此時門口正有兩個小沙彌那這掃帚掃著地,十分認真。
“這是烏尤寺,選定八部後,未入宗師統一住寺內僧房,其間有二人間,有單人間,具體情況有師兄與你們說,
往後每日修行,工作,講經,都由寺內師兄長老主持,你們須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