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姨,湯熬好了嗎?”閆玉朝著熱氣滾滾的大鍋跑來。
“好啦好啦!”宋家的大姑娘手腳麻利的將木碗擺開。
總共就十來個,多了家裡也沒有。
“小二,招呼人來吧。”她一邊攪著鍋,一邊說道。
除了她面前這口鍋,旁邊還支著兩個灶,熬湯的娘子幹活之餘,忍不住偷看這個小安村閆家的二少爺,哦,村裡不興這麼喊,都喚是誰誰家的二小子……
閆小二更特別一些,村裡頭只要不加姓單喊“小二”,便是說他,再沒旁人。
閆玉感受到她們的目光,扭過頭,朝她們笑笑。
“宋大姨,你嘗沒嘗?滋味咋樣?”閆玉先不忙喊人,想知道這湯熬的咋樣。
沒法子,今日來的這些村漢,既是寒冬出門,想來都穿著家裡最厚實最體面的衣服,可和小安村的村民一比,還是顯得有些單薄。
閆玉便琢磨著熬幾鍋熱湯,將她家的麻辣小肉條往裡頭擱點,火蟾肉條熱力十足,火辣滿分,不用太多,一點就夠,再以生薑遮掩,便沒那麼顯眼。
村裡各家都存了些生薑,湊在一起熬還能省些,所以閆玉一提,村裡頭就同意了。
宋爺爺將這事攬了去,讓他家幾個姑娘輪流來熬。
之所以不是一起來做,而是輪著來,也是給採石場來的娘子們安排個活做。
“剛嚐了一口,可不孬,身上都熱乎乎的。”宋家大姑娘笑著說道。
“那就中,宋大姨,等會可別捨不得,都給他們盛上,這民團是我大伯張羅的,第一天來咱這就給凍病了,唔……可不好聽。”閆玉一本正經的說道。
“咱曉得輕重,爹都在家囑咐好幾遍啦。”
“那就行,我去喊人!”
閆玉又跑開了。
形單影隻的,連個幫忙傳話的都沒有。
那是因為村裡頭的孩子全被拘在學堂裡。
村老們早早就耳提面命,民團這可是大事,別讓各家的淘小子們出來搗亂。
這幫小子現在難管的很,好幾次都嚷嚷著要進山。
進啥山進山,也不看看自己那個頭,一腳踩下去,再給小腦袋瓜埋雪裡……
啥?小二進山了?
臭小子!你是有小二那聰明勁,還是有小二那身力氣,你咋能和小二比?!
……
閆老二花錢僱人,開始那採石場的管事還收斂些,來的都是老少爺們,不知啥時候起,大娘子和小娘子就越摻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