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公事,閆玉走的正常流程,遞了王府的名牌請見。
龐知府家的管事一邊接待她,一邊派人往裡頭傳信。
很快,龐夫人便請她內見。
年紀小也不是沒有好處的,至少進出內宅,沒有避諱。
閆玉在想,總賬房是不是想到此點,才給了她這些大人們家的條子……
「閆懷安?」龐夫人雍容大方,端坐正中,看著名牌念出,繼而笑道:「我若沒有記錯,這應是你父之名。」
和自家小阿福玩的好的小夥伴,她又怎會不知姓名,之前來送年禮,也是當面拜見過的,記得是單名一個玉字,家中行二。
閆玉臉頰微紅,小聲解釋道:「夫人,我爹正備考府試,是以,我幫他跑跑腿傳傳話,子代父職,自古也是有的……」
龐夫人樂不可支。
「王府也允?」
閆玉挺了挺腰板,反倒大方起來,言道:「王府總管王德善公公是***爺,我爹在庶務上有些心得,他老人家信得過,就點了這差事,本想著縣試結束就來報道,誰成想來了氣運,我爹的縣試竟過了,還是谷豐的縣前十,排在第六!」
這些事俱都可查,幹爺教她坦誠直言,只在其中做了一點點修飾,九真一假,足冒十真。
幹爺還說啦,他們認了乾親在王爺面前過了明路,就不用遮著掩著,他一個王府總管,照拂照拂自己人咋了。
這層關係龐夫人也是知道的,便不再多問。
內官重乾親,英王府的王總管只認了面前這小人一個,是要孝養天年的,自是更看重些。
閆玉主動說起認捐之事。
她來前便在心中打了腹稿,說得清楚,講得明白,三言兩語並不囉嗦。
龐夫人初初還神色輕鬆,越聽神情越是認真。
隨著她的話不住點頭。
至話音落下,禁不住撫掌讚道:「這法子甚妙!」
一批批認捐,無需多等,聽著話音,王府今日便會在各處設棚,允災民憑籍領取棉衣。
「小二,那你說,咱們府上認多少合適?」龐夫人見她口齒伶俐,說話很有條理,有心考考她。
「第二批是米糧,府上不超過三成即可。」閆玉又道:「或是等第三批的柴炭,第四批的藥材……不限銀錢,直接捐物更佳。」
龐夫人盤算了一番,好奇的問道:「如此,賬目繁雜多亂,王府如何入賬?」各家又如何平衡?
「先生們大概攏了攏,所缺之物甚多,便是有銀錢也買不齊,咱們只得儘量採買。」換言之,現在是舉著銀子買不到東西,王府將各家分級之後,順帶也將認捐的數額估算個大差不差,不是你有錢就可以隨便認捐,在給你劃定的範圍內掏銀子,更符合他們的規劃。
在這個範圍內,你可以少捐,但不要多捐,因為買不到那麼多物資。
所以,他們更歡迎捐物。
至於各家出錢多少,比例如何,實則全由王府暗中掌控。
便是各傢俬下比對,也只會發現,彼此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