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今天的任務是回村將做豆腐的傢伙事都拉到府城來。
之前已然在村裡做過兩天,早上隨著柴炭一起入城,沿街叫賣,反饋很好,基本在上午就能賣完,都不用等到中午去。
這大大加強了閆玉的信心,這段時間一直在大量收購黃豆和綠豆。
關州一帶黃豆種得比較多,綠豆反而少。
這個多也很有限。
豆腐可以用豆子來換,但顯然永寧城裡用銅板買豆腐的人家更多。
虎踞別說豆子,各種糧食都缺,她只好緊急開展谷豐的柴炭業務,先將柴炭生意在谷豐鋪開,再順便收一收豆子。
小安村人原本還擔心冬天閒著沒活幹,此時豁然發現,哪裡閒來?比之前更忙。
“小二,你回去的時候問問容娘子,咱們用她教的那個法子洗羊皮,咋沒她洗的透籠呢?”崔娘子手上搭著一張洗好晾乾還有些發黃的羊皮問道。
“姑,這樣就行了,要想洗的白,得過好幾遍水,容姨當時是拉車去河邊洗的,現在河水都上凍了,打水都不方便,你比量比量,就比我身上的黃一點,不礙的。”閆玉湊近了一些,讓她看清身上的羊皮襖。
上下游不知如何,小安村邊上的河段鋪滿了冰,每次打水,都要敲個冰窟窿出來,再等一段時間,冰層凍得更厚,怕是打水還要難。
“行吧,那我就這麼做。”崔娘子又道:“那個告咱的劉婆子還作妖不,她再作你告訴姑,姑過去撓她!”
那幾天正好她爹身子不舒服,她就沒上府城看熱鬧,回來聽人學給她聽,氣得一肚子火,黑心爛肺的人家,也不怕遭了報應。
閆玉眯著眼笑道:“嘿嘿!她家大門現在還空蕩蕩呢,姑伱不用擔心,咱村天天有人進城,要是劉家不老實,我招呼一聲,那小巷子得站滿了人下不去腳,量他們也不敢。”
“那就中,等我忙完這陣,去城裡看看你娘。”
閆老二給康家的兩個兒子請了假,趕著那一天,戚康兩家要定親過禮,崔娘子作為中間人得兩頭跑,她是個熱心腸,什麼都跟著操心。
“姑,咱正好問問你,戚家康家兩頭,你家咋隨份子?我娘在家還犯愁呢。”閆玉說道。
說起這個,崔娘子很有心得。
“咱村的老例現在都不能用了,以前那過的是啥日子,現在又是啥樣,再像以前那樣隨份子,不是打人家的臉。”
崔娘子將閆玉往揹人的地方拉了拉,低聲道:“咱村除了你家,有家底的就那幾戶,按理說該看你家咋走禮,咱再按著你家往下減。
一個村住著,都知根知底,誰也不用打腫臉充胖子,還有個親疏遠近,那關係好的,走動多的,肯定要多隨,那戚家和你家走的近,咱就不和你家比了,村長家,胡家,宋家……這幾家,咱都湊一起商量了,給這個數……
那康家雖是後來的,可現在也是咱村的人了,又和戚家做了親,給兩樣錢不好看,咱就想著一碗水端平,都給一樣的,哪家再想往上添,錢數不動,只管往上添東西就是。
你回去和你娘說說咱幾家都咋定的,她就知道該咋隨禮了。”
“說起來,你家鋪子開張,咱也應該去湊個熱鬧,就是你家一直沒張羅,姑倒是知道那鋪子是你拿主意,你咋個想法,說給姑聽聽。”
“我都忙忘了……”閆玉真心沒想起來。“姑你說給咱村裡人都喊去中不?會不會太折騰?道可不近。”
崔娘子嗔道:“你這孩子,道不近就早點從家走唄,看個熱鬧都能跑去,何況你家鋪子開張這麼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