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閨女數錢,閆老二拐進恆兒的房間。
閆向恆忙將人迎了進來。
“叔。”
“唉,你繼續收拾,我說幾句話就走。”閆老二坐上炕頭,一條腿順勢盤了上去。
打量起大侄子房內的佈置。
除了堂屋和書房,每個房間都差不多,一張大炕佔半邊。
閆向恆的炕上擺了一張不小的方桌,書本筆墨都在其上,還是他們逃荒時候用的竹筒,充作水壺來用,反正廚房白日裡不缺熱水,隨時都能去灌一筒回來,也就不需要水壺水杯這些。
衣服沒有幾件,因為沒有箱子,直接堆在炕邊,整齊疊放,上面罩了塊布擋灰,布有些小,下面幾件顯眼的都露了出來。
其中就有容嬤嬤為閆家每個人改的棉服。
之前在平臺商城裡買的棉服,用料紮紮實實,一個人的拆出兩三件都行。
容嬤嬤將棉花與布料全部拆分開,給每個人做了一件,特別合身,袖子關節都做了處理,不似之前那般笨拙。
還有棉被也是一條拆兩條,家裡的火炕只在入夜時點一會,整個屋子都暖和無比,暫時還用不上這些棉被,也被大侄子整齊的堆放在旁邊,同樣罩了塊布。
閆老二看在眼裡,心裡有了數。
炕寢得提上日程了。
孩子的東西都沒地方放。
最好再弄個書櫃,還有手巾架,總不好每次擦完臉手弄溼漉漉,直接平鋪在炕上等著烘乾。
不是很好看。
閆向恆將自己打理乾淨,也爬上炕坐著。
“叔,啥事你說吧。”
“今天大集上咱村裡人都換到不少東西,尤其是糧食,剛剛村長找我說起去谷豐這個事,我琢磨著明天就過去一趟,早去早回,不耽誤十五回來過節。”
這一次趕集,小安村的人都很樂呵。
不光是掙到錢和換到糧食,更讓他們開心的是,感覺自己慢慢成了關州這旮沓的人。
本地人沒有牴觸他們,很輕易接受了這個突然多出來的村子。
民風淳樸。
讓他們生出一種被接納的歸屬感。
“叔,你這剛回來,不如我去一趟吧,河道就一條,你畫個圖給我,我能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