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在蒸發,紙在變幹。
這種變化無疑是可喜的。
閆玉慢慢笑了起來。
幹勁十足的將剩下的紙一點點揭開,貼上牆。
後面揭紙十分順利,幾乎沒有破損。
火牆上閆玉能夠得著的地方都被貼滿,閆老二加入幫忙的行列,雖然他也不是多高,但至少,比他閨女高。
到了最後,戚五也動手幫忙。
他本來是不想的,可誰叫這裡他最高呢。
當最後一張紙貼到火牆上。
閆玉油然而生一種濃濃的成就感。
她揹著小手,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細細看自己做的這些紙。
慢慢發現了問題。
紙張漸幹,已經有了大致的樣子。
紙漿最合適的薄厚,不是最開始濃濃鋪滿整個竹簾的模樣,而是到了中後段,紙漿略澹的時候。
這種程度的紙最接近他家常用的紙。
而閆玉則喜歡中前段的厚度,更接近現代的紙張,用炭筆書寫,這種應是更好些,無需擔心太過用力將紙劃破。
抄漿最厚的那幾張可以做本皮。
薄的那些,嘿嘿嘿!
那啥用紙他們終於可以自產了,再也不用擔心捲紙用完,重新面對用不用竹片的糾結。
按照竹簡所記,火牆這一步叫作焙紙。
焙紙的時間不宜過長,不然容易發皺、變脆。
烘焙好的紙還要搭在晾紙架上通風幾日。
幾根杆子搭起來,簡單的架子立時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