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並不是每個都給加。
所有人,是所有人現在的家底都是從她手裡發出去的。
在她眼前過了一遍,只要對上了人,她心裡基本都有數。
再不濟她還有賬本,隨時可以翻看。
旁人不知她翻了什麼,閆向恆卻是看了個真切。
她……她妹子竟然是先算各家的存銀,再看家裡的人口,給出一個多出一些的數字。
看她如此這般記了幾個人,閆向恆摸索出了規律。
感覺自己又學到了。
二叔和小二一脈相傳,於經濟一途,甚是精通,他遠不及也。
將這些人登記完,閆玉又開始計算那些沒來的人家。
落筆在上面寫了加減,“大哥哥,這些人家最好讓他們改一改。”
有的人家存銀不少,不捨得買糧,那可不成。
有的人家餓得怕了,將家底全都拿出來買糧……
這種精神值得表揚,但還是稍稍留些的好。
之前閆玉覺得買糧這個事,很簡單,囤就是了。
可村長的話讓她想的多了些。
虎踞,甚至不止虎踞一地,再算上谷豐和永寧,他們想買的糧食數落在哪裡都是不小的一筆。
不止不能在一個地方買,還要分批買。
甚至更為分散的買。
集中在周遭鎮子的話,糧食價錢炒上去,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
這裡是關州,一個人口稀少,土地荒廢無人耕的地方。
在他們沒來之前,這裡的人口趨於穩定,糧鋪怕是不會備下太多存糧。
不能往深了想,往深一想,舉著銀子買糧都成了一件難事。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