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也好奇的望過來。
關於老閆給零花錢這件事,真是讓一家人感到新鮮有趣。
提起這個,閆老二樂開了花。
拿出兩塊銀子給她們展示:“看看,這是上次給的二兩,這一回的確實重點,不過分量上我還掌握不好,下次要是再有分錢的機會,上戥[děng]子稱一稱。”
閆老二又將三寶會噴水的事學了一遍:“……像用水槍射出去,又遠又直。”
三個人又說道梁豐年。
李雪梅道:“這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如果是鑽了牛角鑽的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被父母遺棄,選擇了其他孩子而沒有選擇他。
一個受傷的老人,一個只有六歲的孩子,都是相對弱勢的群體,本就生存艱難,若再有外因影響,加重這種負擔,經歷了傷害,目睹了慘烈的畫面,或是危及生命的劇變等等,就有可能是俗稱的創傷後遺症,也叫作創傷後應激障礙。”
“不願提及,不願回想,是逃避的一種表現,因為恐懼,會更擔心、警惕,他想要學習射箭,還有跟著你們的童子軍一起訓練,都是一種積極的想要保護自己的狀態。”
李雪梅凝眉細想,又道:“還有,他想要用工分換你大伯的字帖,也可能是慕強的心理體現,他的父親沒有給他足夠的安全感,這個時候,你大伯這位功名比梁童生更高,帶著我們一路順遂,且能對抗山匪的人出現了,或許會產生心理上安全港的轉移。”
“那轉移了會咋樣?”閆玉問。
李雪梅也不確定:“最好還是能直面恐懼,但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太難了,慶幸的是,因為有從小在身邊的祖父,沒有讓他獨自一個人,不然傷害會更大。
你大伯以後會是一個成功者,成功的人都具備一些強者要素,汲取這些養分,強大自己,再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再怕了。”
閆玉有了些想法:“弓弩最好還是先不要讓他碰,讓豐年先跟著我們訓練,娘你說的對,強大自己,無所畏懼!”她語氣堅定的道:“雖然我知道的不多,但訓練一個他應該夠用,要是他以後能一個打十個,還怕啥怕!”
閆老二:……
李雪梅:……
“小玉,你可別亂來,我說的也不一定對,只是猜測一種可能。”李雪梅強調道:“我們能做的,就是稍加引導,畢竟也不是專業人士。”
“娘,我懂的,我會好好觀察。”閆玉保證道。
倒是閆老二細琢磨一陣,覺得他閨女這種法子說不定管用:“看咱國家培養的戰士,鋼鐵一般的意志,閨女你回憶回憶,那軍訓都練了啥,給豐年那孩子操練起來,又能強健體魄,又讓他沒功夫想別的,保管睡的踏踏實實,吃嘛嘛香,精氣神足了,百病全消。”
閆玉認同的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