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東西的組成非常複雜,老松山山匪自有,被擄上山山民,還有眼前這些災民。
事實上,還有之前被穿雲寨送走的那一批災民。
他們的家當也夾裹其中。
每家有多少東西,除了自家,外人哪會知道。
這裡面定會有人懷私瞞報多報。
原物返回行不通,重新分配更糟心。
按什麼標準分,糧食和水都好說,其他東西像衣物被褥這些如何分?新舊程度不同,價值不同。
不患寡而患不均!
這些人被山匪搶奪一空,屁都不敢放一個,但要是分東西不能讓他們滿足,怕是會吵翻天。
若不是如此,也不會將這個難題擺到老閆面前。
誰也不服誰,唯一信服之人成了他們的唯一指望。
災民們哀求道:“恩公,我們撕扯不開,又急著上路去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求您幫幫忙,讓我們快些帶了口糧上路吧!”
不少人災民附和:“您放心,分多少我們都認,只求能快些趕路!”
閆玉看出來了,這些個想要走官道的災民最是急切。
那些想與他們同路的,擔心有人多拿,想慢慢分。
“閆兄,本是不願讓你煩心,實是……”梁滿山一臉羞愧:“我亦身在其中,未免不公,只好避嫌。”
梁滿山在災民中還是有些人望的,但山民並不給他面子,讀書人怎麼啦,童生怎麼啦,我們不認。
山民們看到安叔,臉色好看許多。
“安叔,他們沒有多少糧食,山上的糧食都是我們的!”
“沒錯,安叔,那些糧食是我們背上山的,還有山匪吃用的,都是我們背上去的。”
“他們憑啥要分我們的糧食!”
“殺山匪我們也出力了。”
也怪這些山匪,山民們孝敬了糧食,你們吃用就是,偏偏他們搶了災民之後,更稀罕吃米吃麵,不吃山民種的高粱了,這就造成了兩種糧食的數量混雜。
山民覺得高粱都應該是他們的。
而以梁滿山為首的災民覺得應該放在一起算。
閆玉恍然:矛盾主要集中在災民和山民兩個團體之間。
閆懷文沉吟道:“先將口糧統計出來。”
其他東西都是次要的,唯有糧食是現今最寶貴的物資。
至於水,山裡並不算太缺,只是難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