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區內的光景果真不一般,牆內牆外彷彿是兩個世界。
即使是先前聖城外圍的村落,其地面也沒有做任何硬化處理,都是荒原上隨處可見的荒土,遇上下雨便泥濘不堪。而聖城內部幾乎看不見荒土,或為青磚鋪地,或為金屬澆築。建築風格也與先前見過的村落建築全然不同——外圍的村落裡,基本上都是小木屋或石頭房,相對比較簡陋。而核心區內,則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了:從城牆開始向裡走,先是低矮的斜歪街道,風格各異——大抵是因為聖城內是多種族混居吧。
過往的居民有人類,有智慧機械,有原羊,有狼——哦,狼應該不是居民,而是居民飼養的家畜或寵物。看上去,不同種族的居民有不同的宜居環境,生活在不同的區域。
街道雖然歪歪斜斜的,但卻出乎意料的乾淨整潔。我跟著傳道者,依次走過石質街道、金屬街道、玉石街道,最後步入一片高樓群中。各色閃著光刻著字句的廣告牌們橫在森森高樓間,晡時的陽光很難穿過層層阻礙在地上投下隻言片語,導致此間有些許陰冷。不過盤旋虯結的霓虹燈巧妙的掩蓋住了這個缺點,仍讓人感受到些熱鬧的氣氛。
聖城核心區整體格局大致就是這樣,呈“山”型,四周矮中間高。這裡的高樓也不似夢境世界中的拔節高樓一樣粗製濫造,而是巍峨壯麗,威嚴肅穆。它們鼎立天地間,彰顯著聖城的繁華。
傳道者很快把我領到了聖城中最大的佛門寺廟,也是佛門聖地之一的大電音寺前。
這裡倒是沒有街燈閃爍、霓虹環繞。大電音寺建築風格和我見過的那小電音寺很是相像,朱欄玉戶,畫棟雕樑,隱隱還有佛光氤氳。
“請在此稍候。”傳道者對我說。它的顯示屏解析度很高,比我先前在小電音寺中看到的佛主身上光屏的解析度都高。該說什麼呢,真不愧是大寺廟啊。
黑貓四處嗅著,似乎有些不太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看上去有些緊張,鬍鬚一動一動的,有些可愛。
傳道者原地靜靜站立片刻,不多時,大電音寺內便步出一位看上去裝置更加精良的機械僧人。它同樣身披金紅色袈裟,左手手持一柄造型獨特的禪杖,右手則提著一隻籠子。
籠內有三隻夢蟬,攀附在籠壁上,翅膀輕微顫抖著。
來著自我介紹說,它乃是大電音寺外院住持。它對我願意交換書冊表示了鄭重的感謝,並表示已將我納入佛門網路的友好白名單中——與大電音寺保持資訊交流的其他寺廟或佛門行者將對我持友好態度。
這倒是意外之喜。
我是交過那本《金剛經》,順理成章的詢問有關失落的名字的問題。
住持聽了我的疑問,思考——或者說,在資料庫中搜尋了一會兒後——告訴我說:
“很遺憾,資料顯示,荒原上的生物個體幾乎都是沒有名字的。嚴格來說,我佛門的法號也並非名字的一類,只是一種......古老的佛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因為在荒原上擁有名字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很久以前還有不少生物個體是有名字的——但現在沒有了,這事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不是嗎?”
住持的意思是,大部分有名字的生物死了,所以後來的生物大多都是沒有名字的。我搖了搖頭,並不滿意這個答案:“可我明確的記得,我過去是有名字的,但是某一天忘記了。這怎麼解釋呢?”
“這種情況確實少見。”住持又“思考”了片刻,道:“不過也並非沒有案例。我們佛門觀察到聖城中偶爾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生物。這裡說的奇怪並非是指物種奇怪,它們可能是人類,也可能是機器人或其他什麼。它們奇怪在,他們並不誕生於荒原——也不誕生於源界。它們似乎是有自己的名字的,其中不少在來到聖城後遺忘了。”
“哦,對了。”住持似乎想到了什麼,“我大電音寺有一位行者便是如此,它有‘俗家名’,且並未忘記。”
“請問能說的具體一些嗎?這對我很重要。”我聞言,有些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