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標將直接從漢城出發,走陸路進入東北地區,再進入關內,最終抵達北平,這也是為了穩妥起見,畢竟大海上氣候複雜多變,要是遇到海難,朝鮮國王有了個三長兩短,那可就不好了。
而蘇輔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啟程,從筑紫渡海前往漢城坐鎮,防止朝鮮國王不在的這一期間內朝鮮國內發生什麼異變。
在朝鮮國王被押走後,朝鮮內部其實並沒有出現太大的波瀾的,除了那些兩班貴族對此並不甘心外,大部分平民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
相比之下,他們其實更關心夏朝在朝鮮境內設立的徵兵點,一個步兵旅的人數在朝鮮國王的故意干擾下一直沒能招滿,現在最大的干擾源被抓走了,百姓紛紛前去報名,不到十天,一個步兵旅近萬人的名額便終於招滿了。
在招滿後,朝鮮籍士兵沒有留在朝鮮境內接受訓練,而是在經過半個多月的短暫的佇列訓練後,便乘坐前往山東的船隻,準備到山東境內再接受訓練。
對於這些外族士兵組成的步兵旅,他們的武器裝備與現役的夏軍旅完全相同,不過也不完全就是一模一樣的,各旅內也摻雜著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裝備。
朝鮮旅受漢化最深,所以他們和漢人士兵的裝備幾乎相同,而日本旅除了自帶刺刀的二式步槍外,他們還額外裝備了一把武士刀,頭盔甲冑也是日本足輕的制式裝備。
安南旅和緬甸旅的武器倒是沒有多,但他們的盔甲反而變少了——因為他們所處的環境,身上的盔甲也變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短甲,只保護住了要害部位,這讓他們能夠在熱帶森林內自由活動,而不會走幾步就汗如雨下,寸步難行。
對於新招募的朝鮮旅、日本旅、安南旅和緬甸旅,朝廷準備在他們完成訓練後,全部送往濛
池都護府,朝廷在過幾年將會繼續在西部用兵,屆時戰爭打響,這些外族步兵旅也就有機會向朝廷表現證明自己了。
……
夏軍將朝鮮國王押送北平的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印度洋,在後世被稱為印度洋上的一顆明珠的斯里蘭卡,五艘掛著夏朝旗幟的船隻緩緩駛入充滿異域風情的港口科倫坡。
賴志豪和船隊中的其他人一樣,懷著好奇打量著這座繁華的港口,科倫坡作為荷屬錫蘭的首府,這裡人口繁密,又接收了大部分從東亞戰敗逃難過來的歐洲人,因此城內不僅能夠看見面板黝黑的本地人,也能看見金髮碧眼的洋人。
五艘夏朝旗幟的到來很快引起了全城的注意——雖然還算不上轟動,但也引起了眾多人的注意。
不論是統治這座城市的荷蘭人,還是逃難至此的歐洲人,亦或者是土著僧伽羅人,都打量著從五艘夏朝船隻走下來的漢人。
因為夏朝的日益強盛,以及逼迫荷蘭人簽訂戰敗條約的行為,讓荷蘭人對夏朝充滿了忌憚,他們雖然對這些遠道而來的漢人充滿了敵視,但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做些小動作,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無事發生。
船隊首領陳永安帶著水手們離開船隻,站在了炎熱的港口上,他們看著那些赤裸著上身,靠賣體力為生的苦力,不禁感慨這樣的人不論是在哪裡都有。
賴志豪也跟著下了船,他算是船隊中有學問的人之一了,在無聊的航行途中也閱覽過記載明初鄭和下西洋時的古籍,他因此知道在數百年前,鄭和率領著龐大的船隊駕臨過這裡。
彼時,這裡還是被叫做錫蘭山國的國家統治,其君主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覺察,離開錫蘭山前往他國,回程時再次訪問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誘騙鄭和到國中,發兵五萬圍攻鄭和船隊,又伐木阻斷鄭和歸路,鄭和隨即攻滅錫蘭山國,俘虜其國君,帶回國內獻給永樂皇帝。
永樂皇帝並沒有因此而斬殺亞烈苦奈兒,而是將其釋放,並在其國內挑選賢者繼承王位,誥封為錫蘭山國王。
昔日的鄭和船隊是如此的強大,讓賴志豪不由得浮想聯翩,若是讓鄭和與他的船隊在武安年間下西洋,多少也可以憑藉發現無主之地的功績封個伯爵侯爵。
前文說過,科倫坡接收了許多從南洋逃難過來的歐洲人,這些歐洲人裡面也有不少人懂得漢語,因此在船隊來到這語言不通的地界後,這些懂得漢語的歐洲人就成了他們與當地人溝通的媒介了。
在白花花的銀兩的誘惑下,很快就有歐洲人摒棄前嫌,主動為漢人船隊服務起來,在這個時代,洋人們在面對漢人的時候可沒有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臉,他們不會認為自己為漢人服務是恥辱,只要有錢,一切都好說。
當然了,對那幫黑鬼是例外,黑鬼在這個時候就和動物沒什麼兩樣,沒什麼人會把他們當做人來看待——除了沒有直接參與到三角貿易的東亞人外。
有了懂得漢語的歐洲人作為媒介,船隊很快就從當地買到了新的海圖和補給,並在那洋人的幫助下為海圖進行了翻譯,而為了防止以後找不到會漢語的洋鬼子,那個接受他們聘用的歐洲人也在陳永安的勸說下正式接受了船隊的聘請,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獲得淡水與食物補給後,船隊便離開了科倫坡,貼著印度半島的海岸線繼續向西航行,他們的目的地是在後世被稱為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此時的索馬利亞還沒有被廣大的歐洲殖民者光顧,只有幾個鬆散的城邦,這些城邦之間相互並不連線,他們便準備去那裡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找到一塊宜居的土地。
當然了,這些都是從那個加入船隊的歐洲人口中得知的,歐洲人對貧瘠的索馬利亞並不感興趣——那裡一直到幾百年後才會
被發現擁有豐富的礦藏和石油資源,並引來各國的爭奪,現在在歐洲殖民者看來,只不過是一塊資源貧瘠的爛地罷了。
不過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在這個時代,石油等後世非常重要的資源完全沒有用武之地,最多用來當做戰爭中使用的猛火油罷了,除此之外,便沒有其他值得一提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