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永曆皇帝下手,令其死在孫可望的控制區內,是蘇言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
孫可望囂張跋扈,蔑視朝廷已為世人所知,朝中大臣無不受到孫可望的荼毒,讓皇帝死在他的地盤上,以孫可望那臭名昭著的名聲來說可謂是百口莫辯。
而且,將皇帝迎到南京讓他坐在自己頭上節制自己,這不是給自己找了個爹嗎?蘇言才不會做出這種有損自己利益的事情——雖然這可以讓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不過,他需要嗎?
以他的實力,天下哪個“諸侯”能威脅到他,到現在這種地步完全不需要這麼多的花花腸子了。
他要的就是表明一個態度,讓永曆皇帝准許並上路,若是孫可望進行阻攔,那他也有藉口向孫可望開戰,就算孫可望沒有阻攔,他提前派出去的羅傑斯突擊隊也能按照計劃行事。
蘇言上書請求皇帝遷往南京的訊息很快傳開,各地心懷明廷的鄉紳文人皆開始稱讚起蘇言的忠誠,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開始幻想起朝廷遷往南都後將會開創的中興盛世。
然而也有一些人保持悲觀態度,他們並不認為蘇言就是大明朝的忠臣,他們擔心蘇言將會成為第二個曹操,甚至步入孫可望的後塵——蘇言要是成為孫可望第二,那就再也沒有人能鉗制住他了。
長沙巡撫衙門內,孫可望得知蘇言上奏的訊息後,不禁大發雷霆,將書房內的一些擺設通通亂砸,周圍侍奉的下人倉皇跪地,連大氣都不敢出。
一番亂扔亂砸將胸中的怒氣發洩出來後,孫可望很快冷靜下來,他命人將自己倚重的幕僚親信請來,想要商議該如何應對此事。
他並非沒有腦子的莽夫,在與幕僚親信商議之前他的心中就已經有了想法,不過等範應旭等人到來後,他並沒有直接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是先聽聽他們的看法。
“國主,萬萬不可讓蘇言將皇帝和朝廷迎回南京,若是如了蘇言的意,於我們而言將會是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依屬下之見,那蘇言對永曆哪裡是真正的忠誠,他只是在利用迎回皇帝作為藉口想要向國主發難,好打擊國主在朝廷內部的聲望,將天下讀書人的心拉到他那邊去。”
“……”
幕僚們嘰嘰喳喳說著一堆,卻沒一個人提出好的意見,就在孫可望有些不耐煩的時候,提督王尚禮沉聲道:
“國主,這皇帝不可交出去,可又必須交出去。”
“提督何出此言?”孫可望反問道。
“不可交出去的原因有一。”王尚禮說道:“朝廷遷往南都,以蘇言的滔天權勢,朝廷定會以他為中心,且朝中大臣都仇視國主,若是成功煽動蘇言與國主為敵,以朝廷名義討伐國主,國主將失了大義。”
說完,王尚禮頓了頓,道:“又必須交出去的原因更加簡單,蘇言要求朝廷東遷的奏表合情合理,若是國主強行扣下不放,天下士人或心懷明室之人皆會群起而攻之,國主就等同於以雲貴之地對抗明清二朝及天下人,還望國主三思。”
他話音落下,包括孫可望在內,在場眾人皆臉色大變,原因無他,王尚禮所言極是,蘇言這一招就等同於將他架在火堆上面烤,不管他們選擇什麼,最後的結果都是對他們無利的。
“事到如今,我們只能兩相取其輕,選擇對我們損失最小的。”孫可望沉聲說道。
若是兩相取其輕,按照王尚禮所說的,自然是應該選擇放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遭到天下群起而攻之。
不過,就這樣輕易把皇帝交出去,孫可望又有些不甘心,雖然他一開始的想法就是將永曆交出去。
孫可望一開始沒有想的王尚禮那麼周到,他之所以會想要將皇帝送走,還是站在他自己的利益上考慮的。
眼下蘇言崛起於東南,明廷不再微弱,孫可望無法輕(本章未完!
第二百五十三章 楚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