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將劉芳周斬殺計程車兵全然想不到劉芳名居然會對他們舉起屠刀,因此在毫無防備的情況被劉芳名麾下的親兵家丁屠戮一空。
下達擊殺他們的命令後,劉芳名並沒有將多餘的情緒放在那顆死去弟弟的頭顱上,因為他馬上意識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劉芳周從中作梗,萬一明軍因此因為他出爾反爾背信棄義的話,那他不就完了。
因此,劉芳名顧不上悲傷,連忙將自己的親信都派出去,尋找明軍解釋今晚發生的情況。
同時他也直接趕往離這裡最近的寧夏軍隊,想要接過指揮權,重新指揮對夏一鶚一派兵馬的作戰。
他們走出幾條街後,迎面就碰上了一隊敗退回來的寧夏軍隊,這支軍隊恰好就是遭到夏一鶚前後夾擊被迫撤退的那支兵馬,為首的遊擊向劉芳名彙報了夏一鶚的動向。
雙方隨即合兵一處,一邊收攏附近友軍,一邊往演武場趕去。
可等他們趕到演武場後,才發現這裡已經是人去樓空,一些因為負傷而無法跟隨撤離被拋下計程車兵很快被找了出來,面對明晃晃的利刃的威脅,他們如實告知了夏一鶚的去處。 無錯更新@
聽見夏一鶚居然棄城北逃,劉芳名火冒三丈,他現在心中最恨的就是夏一鶚,恨不得將他抓起來碎屍萬段,才能緩解自己的心頭之恨。
不過,理智還是佔據了上風,劉芳名強行按捺住追殺的衝動,指揮城內兵馬繼續圍剿城內的夏一鶚一派兵馬,並與明軍聯絡。
而另一邊,不斷向城內推進的明軍很快就與激戰中的寧夏軍遭遇,城中的寧夏軍都是接到配合明軍佔領府城的命令,因此他們在看見明軍入城後並沒有進行抵抗,而是向對方打了個招呼後,主動配合明軍繼續前進。
隨著越來越多明軍入城,城中聽命於夏一鶚的清軍沒能抵抗太久,便在雙方的攻勢下宣告潰敗,他們或是嚮明軍投降,或是乾脆脫下甲冑逃入居民區內成為逃兵。
這些清軍大多是從城中直接徵召起來的,因此他們在脫下甲冑化身逃兵後輕車熟路地逃回家中,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對於這些逃兵,逐漸掌控全城的明軍並沒有分出精力前去緝捕,在肅清城中最後一股抵抗勢力後,明軍大舉入城,蘇言也在兵部一眾官員的簇擁下進入城內。
劉芳名自知降將身份低人一等,再加上今晚險些壞事,主動帶著部下前去面見蘇言。
一見到蘇言,劉芳名就直接跪倒在地,口中喊道:“罪將劉芳名,拜見南安郡王殿下,罪將之弟劉芳周叛變,出賣計劃,險些誤事,這是罪將之責,還請郡王殿下責罰!”
“無妨。”為了安撫寧夏軍軍心,蘇言親自下馬,攙扶起劉芳名,寬慰到:“劉總兵能夠審時度勢,及時棄暗投明,這是極為難得的,本王又怎能因為這點變數而責罰劉總兵呢?
劉總兵只管繼續領兵,偽清還佔據半壁江山,本王還需要劉總兵及麾下將士奮勇殺敵啊。”
“殿下仁厚,罪將無以為報,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勞。”劉芳名任憑蘇言將自己攙扶起來,嘴裡繼續說著。
不管他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面子上也是要做足的,可誰知道蘇言擁有的系統只要他口頭上表示臣服,就會對他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