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清軍水師與鄭軍水師於湄洲島北部平海灣遭遇,兩軍雖未大戰,卻也拉開了閩南抗清勢力與平叛大軍交戰的序幕。
十一月二十一日,清軍主力在閩浙總督陳錦的率領下抵達興化府,在與駐紮興化府的陸路提督督標與興化左右二協匯合,並在府城外修整一夜。
同一天,蘇言也得知了這一軍情,他考慮到原先投降的四千泉州府守軍只剩下最後六天就能整訓完畢,便決定暫時不調動,讓他們繼續留在府城內整訓。
這並不代表他沒有其他可以調動的兵力,離開府城前往楓慈溪北岸的路上,蘇言開啟了系統空間,將之前攻克泉州府獎勵的兵種一口氣全部召喚了出來。
等蘇言渡過楓慈溪北岸,與蘇辭軍匯合時,他麾下共有480名線列步兵、180名輕步兵(90一隊)、八門12磅步兵炮及32名炮兵、90名騎兵團騎兵、240名哥薩克步兵、90名首都射擊軍、90名卡爾梅克弓騎兵,共計1170名戰兵(炮兵不算在內)。
蘇辭等部將對跟隨蘇言而來的這支從未見過的新軍隊表現地很是詫異,但大敵當前,他們並未多嘴詢問。
不過,在看見那八門由戰馬牽引的12磅步兵炮時,蘇辭臉上的表情明顯蚌不住了,他有些激動的跑到炮隊之中,撫摸著冰冷的炮身,語氣難掩興奮地對蘇言說道:“大帥,這八門12磅步兵炮是從哪裡弄來的?太好了!這簡直就是及時雨啊!”
“先不用管這是從哪裡來的,讓士兵們建設新的炮位,將這八門炮部署下去吧。”
蘇言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平淡的命令道。
“遵命!”
蘇辭連忙抱拳應諾,隨即興奮的指揮炮兵將火炮牽引到別處去,而其他跟隨蘇言一同到來計程車兵則是被蘇言指揮著將個人物品放入營帳,對他們進行分配。
480名線列步兵、180名輕步兵和240名哥薩克步兵全部編入神機營內,其中180名輕步兵將被分散部署,他們的任務便是在戰鬥中謹慎的選擇目標,狙殺清軍中的軍官——這也是輕步兵乃至基於它而發展出的狙擊手的正確用法。
至於剩下的騎兵,接下來的防守戰裡用不到他們,蘇言便將全軍397名騎兵都集中起來,在清軍到來之前先派出去,讓他們移動到清軍後方,伺機偷襲清軍的運糧隊,從而起到阻斷清軍補給線的作用。
親眼看著騎兵衝出營地,朝著北邊呼嘯而去後,蘇言便在幾名部將的陪伴下巡視起這座位於楓慈溪北岸的義軍大營。
大營的防禦工事正是按照蘇言所構想的進行建造,士卒們在最外面挖了一條陷馬坑,並在陷馬坑上鋪了一層偽裝,底部插滿福建最常見的竹子,竹子頂部被削尖,一旦掉下去就會被直接刺穿。
陷馬坑後面二十米的位置便是為士卒提供掩護的塹壕,塹壕向後連同著戰車組成的防線,即便是有士卒參與趕製,仍然沒能在清軍到來之前全部趕製出來,因此空出來的地方就用木柵欄阻擋,戰車和木柵欄中間都被挖出了數個射擊孔,能夠讓士卒躲在後面射擊。
在戰車與戰車之間分別部署了十二門隼炮和八門12磅步兵炮,每門炮都被安放在堆起的土坡後面,炮口正對清軍的進攻方向,為了不讓清軍發現,火炮前面還用木板遮擋,等清軍發起進攻時,士卒只需要將木板撤下就能開炮。
這是一個防禦森嚴的陣地,毋庸置疑,站在營地內,蘇言心裡踏實了許多。
……
十一月二十二日,與興化府清兵合併後,陳錦繼續率軍南下,近兩萬大軍行軍的速度並不快,一直到二十三日,他們才終於抵達湄洲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