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的第二天輔導便開始了。
基於八月份學校要組織初三的學生補課(這也是齊家屯第二中學的慣例),我們七月份就得完成暑假作業,所以我和齊正禮一同先完成暑假作業。
還是在齊正禮的臥室裡,還是坐在那張桌子前,我們除了討論(其實壓根兒不是討論,是我給齊正禮講解)學習問題不會多說一句閒話。
或許是已經習慣了,我一點兒都不會覺得不正常,反正在學校也是同桌,只不過在這裡沒有老師也沒有其他同學。
但是,有時候空氣也會窒息。比如我給齊正禮講解題目的時候,我們的身體靠得太近,齊正禮撥出的氣息呼在我的臉上;比如彼此靠近的手臂一不小心貼著了,彼此異樣地收回;又比如我給齊正禮分析問題極其投入,猛然發現他的眼神愣愣地,才注意到自己胸前的一粒紐扣不知什麼時候鬆了,露出的白皙的胸脯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不過這樣的時候總是很少的。
這個暑假,齊正禮迷上了捉魚。只要天氣允許,下午完成了輔導任務,齊正禮總要和他幾個死黨去河裡捉魚。
齊正禮他們捉魚的方式有很多。釣魚當然是其中一種。但炎熱的夏天,誰也不願意待在河岸上飽受太陽的煎烤等待魚兒上鉤。他們更願意待在水裡游到那有石壁的地方,伸手去那縫隙裡捉一種極為木訥的魚——我現在已叫不出那種魚兒的名稱了,只記得這種魚的面板很像石雞的面板,深青色的,有麻紋。
他們還有一種專門用來網河蝦的網。這種網的網眼很小,由一根篾片將網撐成半圓形。網的前端用一根橫檔和一根與鋤頭柄差不多長差不多粗細的木棍釘成一個土字型木架。網蝦的人找到一叢水藻,將土字架從水底朝水藻推進,躲在水藻裡的河蝦慌不擇路地進了網裡,再用力往上一提,水從網眼裡漏下去,小蝦則留在了網裡。
我特別喜歡用野藠頭炒這種河蝦吃。不知為什麼,也許是我自我感覺太好吧,齊正禮或許注意到我比較喜歡吃河蝦,那幾天便連續帶河蝦回來。
更多的時候他們會等候那些用*炸魚的人。一根*丟進水裡,轟的一聲響,水浪濺起幾米高,那被震昏了的魚群便浮上水面。
炸魚的人一“收兵”,守在一旁的齊正禮和他的夥伴們便撲通撲通跳進水中鑽入水底去撿沉在水底的魚。往往會有半斤或三四兩重的魚躺在水底。
那得有很好的水性。能在水裡閉住很長時間不呼吸。鑽到好幾米深的水的水底,睜開眼睛,不斷往前遊走。那白乎乎的不同於砂石顏色的準是魚。
或許是覺得炸魚的人捕撈的太爽了吧,也或許是鑽入水底去撿魚太辛苦了吧,一個念頭在他們腦海中萌生——弄*炸魚。
齊正禮他們大膽包天去做這件事,是叔叔阿姨和我們都不會想到的。
我不記得這一天是七月幾號了,只記得又是我替齊正哲守店的日子(這一次齊正哲不是送貨下鄉而是去外縣市進貨),由於不用輔導數學,齊正禮吃過中飯就早早的出門了。
沒有一點異常。天空還是那麼晴朗,天氣還是那麼悶熱,陽光還是那麼毒辣。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
我父親依舊在外面挑磚塊。隨著齊家屯縣建築越來越多,挑磚塊的活也越來越多,和父親一同挑磚塊的人也越來越多。
那個時候,小型的吊機還沒有發明出來用在小型建築上。
叔叔依舊出去整他的幾畝田地。
阿姨依舊坐在巷道弄堂裡整她的包子餡。
我依舊坐在“正哲批發部”和齊彩虹聊天。
講起來又過去一年了,齊彩虹和餘銀山還是沒有走到談婚論嫁的地步。我不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更近了一步還是在原地踏步,但絕對沒有斷。我曾經推測齊彩虹喜歡齊正哲,覺得是齊正哲影響了他們婚姻的程序。可是,這一年裡,也不見齊彩虹和齊正哲走得有多近。齊媽非常喜歡餘銀山是肯定的。齊媽認定了餘銀山做女婿也是肯定的。
齊媽看中的是餘銀山的勤快和忠實吧。在未來的岳母娘面前每一個小夥子都會很勤快的,但能做到餘銀山這麼忠實的不多。
餘銀山和齊彩虹談了前後有四年了,餘銀山對齊彩虹的感情始終如一。
李秀麗和餘地壽的感情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因為,李家極力反對這段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