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用的很貼切。”
更為理想的是,這個只有幾平米的小店鋪有一個閣樓,齊正哲晚上可以在閣樓上睡覺。
“這真是多功能小店鋪。”我說。
“對。它還是我們的小廚房。一日三餐我們都在這裡進行。”
“我們再去買一張可以摺疊的小方桌,就很像一個家了。”
“我們家?”
“你別想多了。”
我們一起將小店鋪清掃乾淨,然後去“知青旅社”退房,將行李搬到小店鋪來。我把我的東西搬到了我租的房間裡。
我們還去菜市場逛了好一段時間,主要是添置包子鋪的裝置。要知道,我們從齊家屯帶來的僅僅是蒸籠,煤球煤爐鋼筋鍋鐵鍋等系列用品都需要另外購買。而菜市場的一些店鋪裡這些東西都有。齊正哲的經驗,菜市場裡的東西總要便宜些。
當然,我們還添置了一些廚具。
因為我們是到齊家屯來生活,而不是來旅遊。
陽江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每天早晨我早早地起床,把齊正哲和我的換洗衣服洗好晾好,再走去小店鋪。
這個時候,包子早就蒸好了。起初幾天,生意並不怎麼好。就像那個黃包車師傅說的,陽江縣人早餐沒有吃包子的習慣。
但好在這裡是醫院,流動人口相對較多,再有一點,在醫院裡生病住院的病人及其家屬總是要在攤點上吃早餐的,這也是齊正哲選中在這裡開包子鋪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漸漸地,包子鋪的生意便好起來了。
就像齊正哲所預料的,粥鋪和包子鋪相得益彰。起初我還擔心粥鋪的老闆娘會排擠包子鋪,幾天之後這顆心我便放下了。齊正哲似乎是一個到哪兒都受歡迎的人。
而齊正哲根本不需要我做任何事情,頂多他忙不過來的時候我幫他收下錢或找零。
反倒是他在細心照顧我的生活起居。我早起到包子鋪,他已經從擺設在巷道口的粥鋪裡給我裝好了一碗稀飯放在我所講的可以摺疊的小方桌上,還有一碟小菜。
上午下班回來,三四個燒好了的菜已經擺在小方桌上,單等著我一起進餐。或者,最後一個菜還沒有起鍋,齊正哲故意叫我嘗一嘗鹹淡。
而晚邊我回來的時候,我還沒有走到中醫院門口就看見齊正哲站在小店鋪門口朝我揮手,這時,必然有一碗綠豆粥或排骨湯已經擺在小餐桌上。
這個時候我才真正明白,齊正哲那麼堅決反對我住在民政局,並且要求我租房子租在他包子鋪附近,並不是真要我幫忙打理他的包子鋪,而是他要悉心照顧我。